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体温正常且全身症状明显缓解时可考虑洗澡需注意室内温度、时间、方式,儿童患者要严控室温选温和用品并关注反应,老年患者需防滑控时控水温,重症或体质虚弱患者先咨询医生且专人陪同,适当洗澡有助清洁,发热乏力时强行洗可能致病情波动及诱发意外。
一、一般感染情况允许洗澡的情形及注意要点
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体温已恢复正常(一般指连续3天以上体温≤37.3℃)、全身症状明显缓解且身体状态尚可时,可考虑洗澡。此时洗澡需注意:一是保证室内温度适宜,建议维持在24~26℃左右,避免因室温过低导致再次受凉,加重病情;二是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5~20分钟内,防止体力过度消耗;三是洗浴时采用淋浴方式,避免坐浴,以防污水接触创口等可能的感染部位(若有皮肤破损等情况)。
二、特殊人群洗澡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洗澡时除遵循上述一般注意事项外,需特别注意:室内温度要严格把控,建议高于26℃,且洗澡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反应,若出现寒战、面色异常等情况需立即停止洗澡;由于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洗浴用品应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洗完后要快速用柔软的干毛巾擦干身体,并及时穿上厚实的衣物,避免着凉。
(二)老年患者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洗澡时要格外留意防滑,可在浴室铺设防滑垫,必要时有人在旁协助;洗澡时间应更短,控制在10分钟以内,防止长时间洗浴导致体力不支;水温不宜过高,以38~40℃为宜,过高水温可能加重心脏负担等。
(三)重症或体质虚弱患者
对于伴有严重基础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等)、症状较重且体质极度虚弱的患者,在考虑洗澡前应先咨询主治医生意见。若医生评估后认为可以洗澡,需有专人全程陪同,洗浴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不适需立即终止洗澡并进行相应处理。
三、洗澡对病情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原理
适当洗澡在体温恢复、症状较轻时有助于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因汗液等污垢滋生细菌加重局部感染风险。但需注意,若在发热明显、全身乏力严重时强行洗澡,可能因体力进一步消耗导致病情波动,尤其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等方面的意外情况,这是因为洗澡时血管扩张、血流分布改变等可能对原本脆弱的身体机能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