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早期有发热、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及肾损害表现,中期为低血压休克期,晚期分少尿期(尿量显著减少伴相关症状)、多尿期(尿量渐增易致脱水电解质紊乱)、恢复期(尿量恢复多数症状缓解但部分有后遗症),儿童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老人症状复杂低血压休克期早且重肾损害隐匿需加强观察,妊娠期对母婴有不良影响要关注。
一、早期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及肾损害相关表现。发热多为稽留热或弛张热,体温一般在39~40℃,持续3~7天;全身中毒症状包括头痛、腰痛、眼眶痛(即“三痛”),患者常感全身乏力、食欲减退,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毛细血管损伤表现为球结膜充血、水肿,软腭可见针尖样出血点,腋下和胸背部可出现搔抓样或条索状出血点;肾损害初现表现为尿蛋白阳性,镜下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等。
二、中期症状
中期主要为低血压休克期,此阶段患者体温开始下降,同时出现血压下降,收缩压可降至90mmHg以下,脉搏细速,严重时可出现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尿量减少等,该期一般持续1~3天。
三、晚期症状
1.少尿期:一般发生在病程的5~8天,主要表现为尿量显著减少,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可出现氮质血症、电解质紊乱等,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嗜睡、烦躁甚至昏迷等表现。
2.多尿期:多出现在病程的9~14天,尿量逐渐增多,24小时尿量超过2000ml进入多尿期,此期易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等,患者可能有乏力、口渴等表现。
3.恢复期:多尿期之后进入恢复期,尿量逐渐恢复正常,多数患者症状逐渐缓解,但仍可能存在乏力等表现,一般需要1~3个月身体才能完全恢复,部分患者可能遗留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后遗症。
四、特殊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患者流行性出血热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程度可能相对较轻,但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较多,症状可能更复杂,低血压休克期可能更早出现且程度更重,肾损害表现可能更隐匿,应加强病情观察及综合评估;妊娠期女性患流行性出血热时,可能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需格外关注孕妇及胎儿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