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一旦形成通常不会自愈且会逐渐加重,长期不处理会致感染反复发作、影响肛门功能、引发全身症状,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需根据肛瘘类型等选术式,不同年龄、性别及有基础疾病患者手术有不同注意事项。
肛瘘是指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肛瘘一旦形成,通常不会自愈,还会逐渐加重。
长期不处理的危害
感染反复发作:外口可反复破溃、流脓,污染内裤,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还可能引起肛周皮肤湿疹等问题。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发生恶变,虽然恶变概率较低,但确实存在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肛瘘患者发生肛管癌的风险较一般人群有所升高。
影响肛门功能:随着肛瘘病程的延长,瘘管可能会累及肛门括约肌,导致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对于女性患者,可能会影响到会阴部的解剖结构,进而影响排便控制等功能;对于男性患者,也可能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儿童患者若肛瘘长期不处理,可能会影响肛门的正常发育,导致肛门畸形等情况,严重影响其日后的生活。
引发全身症状:长期的慢性炎症可能会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消瘦等。尤其是对于身体抵抗力较差的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全身感染的表现,进而影响整体健康状况。
治疗的必要性与方法选择
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目前对于肛瘘的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有效方法。手术的目的是切开或切除瘘管,敞开创面使其愈合。具体的手术方式需要根据肛瘘的类型、位置等因素来选择,如低位单纯性肛瘘可采用瘘管切开术,高位复杂性肛瘘可能需要采用挂线疗法等。手术治疗可以彻底去除病灶,避免肛瘘的长期危害。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的操作需要更加精细,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结构的特殊性,手术中更要注意保护肛门括约肌等重要结构;老年患者则需要充分评估其全身状况,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女性患者在手术时要特别关注会阴部的解剖特点,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男性患者也要考虑手术对其生殖系统等相关结构的影响。同时,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前提下进行手术,并加强术后的血糖监测和创面护理,以促进伤口愈合,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