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通风不良密闭空间、传染源排菌量等影响传播,儿童、老年人、免疫缺陷人群、吸烟人群、营养不良或长期熬夜人群有不同传播风险,预防需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肺结核患者佩戴口罩避免随地吐痰并及时就医规范治疗、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人群出现疑似症状及时排查。
一、传播途径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肺结核患者进行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唱歌等行为时,会产生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结核分枝杆菌可能在其体内定植并引发感染。
二、影响传播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中,含菌飞沫停留时间长,传播几率显著增加。例如,在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宿舍、教室等场所,肺结核传播风险较高。
(二)传染源排菌量
肺结核患者的排菌量直接影响传播性,排菌量多的患者,其呼出飞沫中含有的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多,他人感染概率更大。
三、特殊人群的传播风险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力较弱,接触传染源后更易感染。应保证儿童生活环境通风良好,避免带儿童进入人员密集且通风差的场所,如发现家庭成员有肺结核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
(二)老年人
老年人免疫力相对低下,感染后发病风险及传播风险均可能升高。老年人应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若有咳嗽、咳痰等疑似肺结核症状需尽早就诊。
(三)免疫缺陷人群
HIV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免疫缺陷人群,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更易发病且传播风险较高。此类人群需尽量避免接触肺结核传染源,若接触后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
(四)吸烟人群
吸烟会损害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自我防护能力,增加感染肺结核的风险,且感染后病情可能更易加重,此类人群应尽早戒烟并做好防护。
(五)营养不良或长期熬夜人群
营养不良或长期熬夜会削弱机体免疫力,使感染肺结核的易感性增加,同时感染后康复能力可能受影响,这类人群需注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以增强免疫力。
四、预防传播的措施
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降低环境中结核分枝杆菌浓度;肺结核患者应佩戴口罩,避免随地吐痰,及时就医规范治疗以减少排菌量;与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群,若出现咳嗽、低热等疑似症状需及时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