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见症状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及全身症状,重症表现为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多器官功能损伤,儿童症状相对较轻、孕妇需特关注、老年易现重症且恢复慢、有基础病者易致基础病加重。
一、常见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
1.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通常在37.3℃~39℃左右,具体体温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儿童感染后发热程度可能相对儿童自身基础体温有较明显升高,但总体仍以中低热为主。
2.呼吸道症状:常见咳嗽,可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咽干、咽痛较为多见,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鼻塞、流涕等类似普通感冒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3.全身症状:乏力较为常见,部分患者还可伴有肌肉酸痛、头痛等表现。
二、重症表现
1.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多见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等高危人群,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严重时静息状态下也有呼吸困难,经皮血氧饱和度可下降。
2.多器官功能损伤:病情进展严重时可出现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如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受到影响,出现相应的生化指标异常及功能紊乱表现。
三、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1.儿童患者: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儿童可能仅表现为低热、轻微咳嗽、乏力等,少数儿童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但一般病程相对较短,恢复较快,但仍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少数也可能出现病情加重情况。
2.孕妇患者:感染后需特别关注,可能对孕妇自身健康及胎儿发育产生影响,部分孕妇可能出现与非孕妇相似的呼吸道及全身症状,但需警惕病情进展,因为孕期生理变化可能影响病情发展,需加强监测母婴情况。
3.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感染后更容易出现重症,病情进展往往较快,可能较早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重症表现,且恢复相对较慢,需要加强护理和监测。
4.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能导致基础疾病加重,例如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原有咳嗽、气促症状明显加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波动,需密切关注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及感染相关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