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尿路感染是由病原体在尿路生长繁殖引发的感染性疾病且女性儿童更易发病,婴幼儿期多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年长儿期有典型尿路刺激症状等,诊断靠尿常规检查及尿培养,治疗主要用抗生素需足够疗程,预防需多饮水勤排尿、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憋尿,女童因尿道短等需特重会阴部清洁护理,婴幼儿不明原因发热等要警惕,有基础病史儿童风险高需定期随访。
一、定义
小孩尿路感染是由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女性儿童因尿道短等解剖结构特点,相较于男性儿童更易发病。
二、症状表现
1.婴幼儿期:多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不明原因发热、拒食、频繁呕吐、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等,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排尿时哭闹。
2.年长儿期:可出现典型尿路刺激症状,如尿频(频繁排尿)、尿急(迫不及待排尿)、尿痛(排尿时尿道疼痛),还可能有腰痛、发热、寒战等表现,部分患儿可诉下腹部疼痛。
三、诊断方法
1.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增多,若存在细菌尿则提示可能有尿路感染,尿中白细胞酯酶试验阳性也有辅助诊断意义。
2.尿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可明确病原体种类及药物敏感情况,有助于针对性选用抗生素。
四、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等(具体药物根据病原体及药敏结果选择,严禁涉及具体服用指导),治疗过程需确保足够疗程以彻底清除病原体,预防复发。
五、预防措施
1.多饮水与勤排尿:鼓励孩子每日摄入足够水分,通过增加排尿频次来冲刷尿路,减少细菌定植机会。
2.保持会阴部清洁:女童应注意便后从前向后擦拭,每日清洗会阴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男童也需注意外生殖器的清洁护理。
3.避免憋尿:教导孩子有尿意时及时排尿,避免长时间憋尿导致尿液中细菌滋生繁殖。
六、特殊人群提示
1.女童:由于尿道短且靠近肛门,更易受粪便污染引发感染,家长需格外注重其会阴部清洁护理,日常穿着舒适透气的棉质内裤,减少局部潮湿滋生细菌的风险。
2.婴幼儿: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精神差等情况,应高度警惕尿路感染可能,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3.有基础病史儿童:如存在泌尿系统畸形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更高,除上述预防措施外,需定期随访,密切关注泌尿系统状况,遵医嘱进行针对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