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菌素试验基于Ⅳ型超敏反应,用PPD皮内注射前臂掌侧中下部,48-72小时观察硬结直径判断结果,阳性提示曾感染或接种卡介苗需结合临床鉴别,强阳性高度提示活动性结核需进一步检查,阴性可能见于未感染、初期感染或免疫低下等,试验前需询问病史等,试验后要避免搔抓等,儿童和免疫抑制患者有特殊注意要点。
一、定义与原理
结核菌素试验是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依据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来判断机体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或是否有过结核分枝杆菌接触的一种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基于Ⅳ型超敏反应,当机体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后,免疫系统会对结核菌素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注射部位会出现相应的皮肤反应。
二、操作方法
通常采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进行皮内注射,一般在前臂掌侧中下部注入0.1mlPPD,使局部形成一皮丘。注射后需避免搔抓注射部位,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三、结果判断及意义
1.结果判断标准:于注射后48-72小时观察结果,以硬结直径作为判断依据。硬结直径≤4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或虽<20mm但局部有水泡、坏死为强阳性。
2.临床意义:
阳性:提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但需结合临床症状等进一步鉴别是既往感染还是现症感染。
强阳性:高度提示可能存在活动性结核感染,需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如胸部影像学检查、痰涂片等)以明确诊断。
阴性:可能见于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感染初期(一般感染后4-8周内机体尚未产生足够免疫反应)、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等情况。
四、注意事项
1.试验前准备:需详细询问受检者病史、过敏史等,若有对结核菌素过敏等情况应谨慎操作。
2.试验后观察:受检者试验后应避免剧烈运动、搔抓注射部位,医护人员需按时观察结果,且结果判断需由专业人员进行,避免因观察不及时或判断错误导致误诊。
3.特殊人群:
儿童: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时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操作要轻柔,密切关注儿童反应,结果判断需结合儿童年龄等因素综合分析,如儿童免疫功能发育尚未完善,阴性结果可能不能完全排除结核感染可能。
免疫抑制患者:此类人群免疫反应可能受到抑制,结果可能不典型,需结合其他临床指标综合判断结核感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