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早期可出现排便习惯异常如腹泻与便秘交替,有便血且粪便混暗红或鲜红血伴黏液,大便变细变扁,有腹部隐痛或胀痛,部分可触及质地硬形状不规则肿块,还会因长期慢性失血致贫血相关全身症状及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老年人出现全身症状时应重视并及时就医排查。
一、排便习惯改变
直肠癌早期可出现排便习惯的异常,原本规律的排便周期被打乱,如原本每天一次大便,逐渐变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这是由于肿瘤生长刺激肠道黏膜,影响肠道正常的蠕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肠道运动紊乱。例如,一项发表于《胃肠病学》的研究指出,约40%的直肠癌患者早期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的症状。
二、便血
便血是直肠癌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多表现为粪便中混有暗红色或鲜红色血液,血液与粪便混合不均。这是因为肿瘤组织表面血管丰富,肿瘤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破溃出血,血液随粪便排出。需注意与痔疮等疾病的便血相鉴别,痔疮便血多为便后滴血且颜色鲜红,而直肠癌便血常伴有黏液。研究显示,约20%-30%的直肠癌患者首发症状为便血。
三、大便性状改变
肿瘤生长使肠腔逐渐狭窄,可导致大便性状发生改变,表现为大便变细、变扁。当肿瘤占据部分肠腔空间时,通过肠道的粪便形态会受影响,出现类似铅笔样或扁条状大便。这种改变是肠道机械性梗阻的早期表现之一,临床上可通过观察大便性状初步提示肠道病变可能。
四、腹痛
早期直肠癌患者可能出现腹部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多不固定。这是由于肿瘤生长刺激肠道,或侵犯周围组织、引发肠道痉挛等原因所致。随着病情进展,腹痛可能逐渐加重且有规律可循,但早期多为间歇性隐痛,易被忽视。
五、腹部肿块
部分直肠癌患者可在腹部触及质地较硬、形状不规则的肿块,这通常提示肿瘤体积较大且已侵犯周围组织或肠管外生长。但能触及肿块时往往病情已非早期,不过早期警惕该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需注意,腹部肿块的触及需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避免自行盲目触摸导致误诊。
六、全身症状
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相关的全身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另外,肿瘤代谢产物可能引起患者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情况。这是因为肿瘤消耗体内营养物质,且慢性失血影响机体正常的氧运输和代谢功能,进而引发一系列全身不适表现。老年人由于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出现全身症状时更应引起重视,需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