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早期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原本规律排便周期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便血多为粪便表面暗红色且常与粪便混合易被误认痔疮,有肠道刺激症状如便意频繁、肛门坠胀感、里急后重,还可能有腹部隐痛或不适且位置不固定,老年人因对症状感知不敏感需提高警惕及时做肠镜等检查,有肠道疾病史人群因风险高需密切关注排便等情况并定期做肠道相关检查。
一、排便习惯改变
直肠癌早期可能首先表现为排便习惯的异常,如原本规律的排便周期发生改变,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这是因为肿瘤刺激肠道,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使得排便规律被打破。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原本每天一次排便,逐渐变为每天数次稀便,或数天一次干结大便,且这种改变并非由饮食、环境等明确因素导致,需引起重视。
二、便血
便血是直肠癌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多表现为粪便表面带血,颜色多为暗红色,出血量通常较少。由于便血颜色与痔疮出血有相似之处,易被患者误认为是痔疮而延误就诊。需注意的是,直肠癌引起的便血一般不会像痔疮出血那样呈鲜红色且多为便后滴血,其血液常与粪便混合,需通过进一步检查鉴别。
三、肠道刺激症状
肿瘤对肠道产生刺激时,可出现便意频繁、肛门坠胀感、里急后重等症状。便意频繁表现为即使排便后仍有强烈的排便欲望;肛门坠胀感是患者自觉肛门部位有沉重、坠胀不适的感觉;里急后重则是有强烈的排便紧迫感,但排便时却无正常粪便排出或仅排出少量黏液。这些症状是由于肿瘤刺激直肠黏膜,导致直肠感受器异常敏感所致。
四、腹痛
早期直肠癌可能出现腹部隐痛或不适,疼痛位置不固定,多为间歇性发作。这是因为肿瘤生长过程中对肠道组织产生牵拉、侵犯周围组织等,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但需注意,腹痛症状并非直肠癌所特有,其他肠道疾病也可能导致腹痛,因此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直肠癌早期症状的感知可能不敏感,如排便习惯改变可能被误认为是衰老导致的正常变化,便血易被当作痔疮出血,因此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时更应提高警惕,及时进行肠镜等检查排查直肠癌。
有肠道疾病史人群:如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疾病的患者,其肠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发生直肠癌的风险相对较高,更需密切关注排便习惯、便血等情况的变化,定期进行肠道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