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指留置导尿管后或拔除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依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判断,发生机制有异物引入细菌、尿液引流不畅、患者自身因素,是医院获得性感染常见类型且与留置时间相关,病原学常见大肠埃希菌等经逆行感染,相关人群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预防需严格无菌操作、评估留置必要性、保持引流通畅、清洁护理。
一、定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其界定依据临床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及实验室检查(尿液中白细胞、细菌等指标异常)综合判断。
二、发生机制
1.异物引入细菌:导尿管作为侵入性异物,为细菌提供了附着及繁殖的场所,细菌易沿导尿管表面定植。
2.尿液引流不畅:若导尿管扭曲、堵塞等导致尿液引流不畅,会使尿液在膀胱内潴留,利于细菌滋生繁殖,进而引发感染。
3.患者自身因素:患者自身抵抗力是重要影响因素,如老年患者因机体功能衰退、基础疾病多致抵抗力下降;儿童因泌尿系统生理结构稚嫩,抵抗力相对较弱,均易受细菌侵袭引发感染。
三、流行病学特点
CAUTI是医院获得性感染中最常见类型之一,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40%,其发生与导尿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留置时间越长,感染风险越高。
四、病原学
常见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主要通过逆行感染途径,即细菌沿导尿管与尿道黏膜间隙上行至膀胱、输尿管甚至肾脏引发感染。
五、相关人群影响因素
年龄:老年患者因抵抗力下降、基础疾病多,CAUTI风险高;儿童泌尿系统生理结构稚嫩,留置导尿管时需严格无菌操作及护理以降低感染风险。
性别: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CAUTI发生率不同,但女性因尿道较短,留置导尿管后若护理不当,感染风险相对略高。
生活方式:长期卧床、基础疾病多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受影响,CAUTI发生概率增大。
病史: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或曾有尿路感染病史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CAUTI可能性更高。
六、预防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留置导尿管及护理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细菌侵入。
评估留置必要性:定期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不必要留置的导尿管以降低感染风险。
保持引流通畅:确保导尿管通畅,避免扭曲、堵塞等情况,维持尿液正常引流。
清洁护理:做好导尿管及周围皮肤的清洁护理,减少细菌定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