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后局部可现红肿疼痛硬结等多1-3天自缓,全身有部分人低热(<37.5℃多1-2天恢复)、少数人有乏力头痛头晕恶心等全身不适(较轻微且短时间消退),婴幼儿需密切观察异常表现并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孕妇接种相对安全但需观察自身反应,有基础疾病人群要留意基础疾病变化,极少数有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且接种后要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大多不良反应轻中度具自限性需密切观察异常及时就医。
一、常见局部不良反应
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后,局部可能出现红肿、疼痛、硬结等反应。红肿多表现为接种部位皮肤发红、肿胀,疼痛一般为轻度至中度,可在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多数情况下1~3天可自行缓解。硬结是局部组织的炎性反应,通常质地较软,范围一般不超过5cm,也多在短时间内消退。
二、常见全身不良反应
1.低热:部分受种者可能出现体温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37.5℃,这是机体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应答反应,多在接种后1~2天内恢复正常,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可通过适当休息、多饮水等方式缓解。
2.全身不适:少数人可能出现乏力、头痛、头晕、恶心等全身不适症状,这些症状一般较为轻微,持续时间较短,多数在1~2天内可自行消退。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后需密切观察反应。若出现持续高热(体温≥38.5℃)、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同时,家长要注意保持婴幼儿接种部位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2.孕妇:乙肝疫苗属于灭活疫苗,目前临床数据显示孕妇接种相对安全,但仍需在接种后密切观察自身反应,如出现严重不适需及时与医生沟通。一般来说,接种后无需改变原有的孕期检查和保健计划。
3.有基础疾病人群:对于本身患有慢性肝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后需留意基础疾病的变化情况。若原有病情出现波动或出现新的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
四、严重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应对
极少数人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皮疹广泛且持续加重等。一旦出现此类情况,需立即就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此外,接种后应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总体而言,乙肝疫苗第二针引发的不良反应大多为轻中度且具有自限性,不必过度恐慌,但需保持密切观察,出现异常及时寻求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