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病程分发热期(首发症状为发热伴三痛及全身中毒、消化道、神经精神症状)、低血压休克期(发热末期或热退时出现低血压休克因血管通透性增血浆外渗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少尿期(病程5至8天尿量减少伴尿毒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多尿期(病程9至14天分移行等期易发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恢复期(多尿后尿量恢复体力渐复部分存后遗症)且不同年龄、女性特殊时期、有基础病患者症状有别需关注。
一、发热期
发热是主要首发症状,体温多在39~40℃,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持续3~7天。伴随全身中毒症状,包括头痛、腰痛、眼眶痛(即“三痛”),头痛为脑血管扩张充血所致;腰痛与肾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及腹膜后水肿有关;眼眶痛是眼周围组织水肿引起。还可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腹痛严重时易被误诊为急腹症。部分患者有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嗜睡、烦躁、谵妄或抽搐等。
二、低血压休克期
多发生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休克。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进而出现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发生休克。此期一般持续1~3天,主要是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
三、少尿期
一般发生在病程的5~8天,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患者可出现尿毒症、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如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头痛、头晕、烦躁、嗜睡、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高血钾、低血钠、低血钙等电解质紊乱表现。
四、多尿期
多出现在病程的9~14天,根据尿量和病情分为移行期、多尿早期、多尿后期。移行期尿量虽增多但血尿素氮和肌酐仍可上升;多尿早期尿量超过2000ml,多尿后期尿量超过3000ml,此期易发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
五、恢复期
多尿期后,尿量逐渐恢复至2000ml以下,精神、食欲基本恢复,一般需1~3个月体力才能完全恢复。但部分患者仍可能存在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等问题,需继续观察和康复。
不同年龄人群感染流行性出血热时症状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在发热等症状表现上与成人有别,需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感染,需综合考虑身体状况对病情的影响;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后,原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重,需特别注意监测基础疾病相关指标及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变化,及时采取相应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