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急性期有全身乏力疲倦、消化道症状、黄疸表现及肝区症状,慢性期存在非特异性乏力疲倦、消化道症状反复、肝掌蜘蛛痣等体征且病情重时面色晦暗肝脾肿大,孕妇患乙肝需密切监测肝功及病毒载量防母婴传播,老年乙肝症状不典型需定期查肝功等,儿童母婴传播者婴幼儿期症状不明显随年龄现乏力食欲减退。
一、急性期乙肝症状
1.全身症状:成人常表现为明显乏力、疲倦,儿童可能因年龄小更易出现精神不振、活动减少等情况,此与乙肝病毒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能量代谢紊乱相关;
2.消化道症状:多数患者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等表现,系乙肝病毒影响肝脏代谢功能,致使消化酶分泌及肝脏对食物的代谢处理能力下降,进而引发消化功能紊乱;
3.黄疸相关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尿色加深如浓茶色,随后可出现巩膜、皮肤黄染,乃因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经尿液排出使尿色加深,沉积于皮肤黏膜则引起黄染;
4.肝区症状:肝区可出现隐痛、胀痛或钝痛,是由于肝脏肿大,牵拉包膜,刺激包膜上的神经所致。
二、慢性期乙肝症状
1.非特异性症状:患者可持续存在乏力、疲倦感,体力和精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此与肝脏长期受乙肝病毒侵害,功能持续受损,机体能量供应不足有关;
2.消化道症状反复:食欲仍可能不佳,偶尔有腹胀、右上腹不适等情况,系肝脏慢性炎症状态下,消化功能持续处于紊乱状态;
3.体征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掌(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及指端腹侧部位发红)、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等体征,此乃因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减退,致雌激素在体内蓄积,引起小血管扩张;
4.病情较重表现: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面色晦暗、肝脾肿大等表现,长期慢性乙肝可导致肝脏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脏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出现相应体征变化。
三、特殊人群特点
1.孕妇:患乙肝可能影响母婴健康,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载量等指标,因孕期机体代谢负担加重,肝脏受累可能更明显,且存在母婴传播风险;
2.老年患者:乙肝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需注意定期进行肝功能、乙肝标志物及肝脏超声等检查,因老年人体质较弱,肝脏代偿能力相对下降,病情变化可能较隐匿;
3.儿童:若为母婴传播所致乙肝,婴幼儿期症状可能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乙肝病毒感染后的病程及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