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尿道炎是由病原体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尿道黏膜炎症,其发病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如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与衣原体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如化学性刺激、物理性损伤、过敏反应)。危险因素与易感人群涉及不洁性行为、年龄与基础疾病、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特殊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者、儿童与青少年、老年人需特别关注。预防需从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入手,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测病原体并治疗,避免延误。
一、感染性因素
1.细菌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以及淋病奈瑟菌等特殊病原体。尿道口直接接触污染环境、性伴侣携带病原体或自身免疫力下降时,均可能引发感染。
2.病毒性感染: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等可通过性接触或黏膜破损侵入尿道,导致病毒性尿道炎。此类感染常伴随尿道分泌物异常、排尿疼痛等症状。
3.支原体与衣原体感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是常见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后症状相对隐匿,易被忽视。
二、非感染性因素
1.化学性刺激:频繁使用刺激性清洁剂、润滑剂或避孕套中的化学成分,可能破坏尿道黏膜屏障,诱发炎症反应。
2.物理性损伤:尿道内镜检查、导尿术等医疗操作可能造成黏膜机械性损伤,增加感染风险。
3.过敏反应:对药物、食物或环境过敏原的异常免疫反应,可能累及尿道黏膜,引发非特异性炎症。
三、危险因素与易感人群
1.生活方式:不洁性行为、多个性伴侣、未使用安全套等高危行为显著增加感染风险。
2.年龄与基础疾病:中老年男性因前列腺增生导致尿液潴留,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道防御能力下降,更易发生感染。
3.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尿道狭窄、结石或肿瘤等病变可能阻碍尿液排出,形成细菌滋生环境。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免疫功能低下者:HIV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需警惕机会性病原体感染,建议定期进行尿道分泌物检查。
2.儿童与青少年:需排查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或性虐待史,治疗时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3.老年人:前列腺增生患者若出现急性尿潴留,需及时导尿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同时监测肾功能变化。
男性尿道炎的预防需从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入手。建议保持单一性伴侣、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必要尿道操作,并注意个人卫生。出现排尿异常、尿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病原体检测与药敏试验,避免延误治疗导致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