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性肠梗阻是小儿常见机械性肠梗阻类型由蛔虫感染及驱虫不当诱发儿童因卫生习惯差易感染蛔虫机体环境改变时蛔虫活动增强聚集扭结成团致肠腔堵塞表现为阵发性脐周隐痛胀痛、反射性呕吐、腹胀及可摸到条索状能活动团块病史体征及X线有助诊断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对症处理解痉止痛待缓解后谨慎驱虫手术用于非手术无效或有严重并发症儿童儿童是高发人群需注意饮食卫生驱虫遵医嘱成人也需注意个人卫生出现类似表现及时就诊。
一、定义
蛔虫性肠梗阻是因大量蛔虫在肠道内扭结成团,阻塞肠腔而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是小儿肠梗阻中常见的类型,多由蛔虫感染及驱虫不当等因素诱发。
二、病因
主要是儿童因卫生习惯不佳等原因感染蛔虫,当机体环境改变(如发热、腹泻、不恰当驱虫等)时,蛔虫活动增强,大量聚集扭结成团,导致肠腔堵塞。
三、临床表现
1.腹痛:多为阵发性脐周隐痛或胀痛,疼痛时患儿可因腹痛躁动不安,间歇期腹部症状可缓解。
2.呕吐:早期多为反射性呕吐,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胆汁,部分患儿呕吐物中可含蛔虫。
3.腹胀: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部可见肠型。
4.腹部体征:腹部可摸到条索状、能活动的团块,团块位置不固定,可因肠管蠕动而变动。
四、诊断
1.病史:有肠道蛔虫感染史,近期有不当驱虫等情况。
2.体征:依据腹部可触及的条索状团块等表现。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可见肠管扩张及多个液平面,有助于明确肠梗阻的存在及程度。
五、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禁食、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缓解呕吐;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对症处理:给予解痉止痛药物缓解腹痛症状,待肠梗阻缓解后,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驱虫药物,但需谨慎选择,避免因驱虫导致蛔虫更剧烈活动而加重梗阻。
2.手术治疗:若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出现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时,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解除肠道梗阻。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是蛔虫性肠梗阻的高发人群,因其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易感染蛔虫。家长需关注儿童饮食卫生,教育儿童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预防蛔虫感染。当儿童出现腹痛、呕吐等疑似肠梗阻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在儿童驱虫时,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随意使用驱虫药物,以防因驱虫不当引发蛔虫聚集成团导致肠梗阻。
其他人群:虽成人感染蛔虫相对较少,但也需注意个人卫生,若出现类似肠梗阻表现,也应及时就诊,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