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弧菌致病性依赖菌毛鞭毛及霍乱肠毒素等毒力因子,霍乱肠毒素致肠黏膜分泌亢进引发腹泻呕吐,继而导致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儿童因体液占比高及肾发育不完善易严重脱水需精准补液,老年人有基础病感染后易诱发并发症且恢复慢,肠道病理改变轻主要为功能性紊乱。
一、致病机制与毒力因子
霍乱弧菌的致病性主要依赖多种毒力因子,包括菌毛、鞭毛及霍乱肠毒素等。菌毛(如Ⅰ型菌毛)可帮助细菌黏附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使其能定植于肠道;鞭毛赋予细菌运动能力,利于其到达适宜定植部位。而霍乱肠毒素是关键致病物质,其结构包括A亚单位和B亚单位,B亚单位能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神经节苷脂GM1)结合,随后A亚单位进入细胞内,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显著升高,导致肠黏膜细胞分泌功能亢进,大量分泌水和电解质,超过肠道的吸收能力,从而引发剧烈的腹泻和呕吐。
二、引发的病理生理改变
(一)体液丢失与电解质紊乱
大量的腹泻和呕吐会导致机体迅速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氯等。儿童由于体液总量占体重比例相对较高,且肾功能发育不完善,感染霍乱弧菌后体液丢失更易导致严重脱水,表现为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若不及时纠正可进一步发展为休克。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体液调节功能减退及基础疾病,感染后电解质紊乱可能加重原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病情。
(二)酸碱平衡失调
频繁腹泻使大量碱性肠液丢失,同时机体因脱水导致组织灌注不足,无氧代谢增强,乳酸产生增多,易引发代谢性酸中毒,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深快等表现。
三、不同人群的影响差异
(一)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霍乱弧菌后肠道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受霍乱肠毒素影响出现严重腹泻、呕吐,且由于体液容量小,脱水进展迅速,需高度重视及时补液纠正脱水,同时因儿童肾脏浓缩功能有限,补液时需精准调整补液量和电解质比例以避免补液相关并发症。
(二)老年人
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感染霍乱弧菌后,严重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能诱发心律失常、低血糖等并发症,且老年人的组织修复和代偿能力较差,病情恢复相对缓慢,在治疗中需密切监测基础疾病变化并综合处理。
四、肠道病理变化特点
霍乱弧菌感染后,肠道病理改变通常较轻,肠道黏膜一般无明显的组织破坏,主要是功能性紊乱,表现为肠绒毛上皮细胞分泌亢进,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相对不明显,但会导致严重的体液丢失相关病理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