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属儿科常见呼吸系统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其次消化道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诊断靠结核菌素试验胸部X线检查痰液结核菌检查等治疗用抗结核药物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原则特殊人群需隔离防护保证营养摄入定期复查。
一、定义
小儿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儿童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呼吸道等途径侵入儿童体内并在肺部定植、繁殖引发病变。
二、病因
(一)病原体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该菌属分枝杆菌属,对酸、碱、酒精等有较强抵抗力。
(二)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健康儿童吸入带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或尘埃后,结核分枝杆菌可在肺部定植引发感染;此外,也可通过消化道等途径感染,但相对少见。
三、临床表现
(一)不同年龄表现差异
1.婴幼儿:多为急性起病,症状常不典型,可出现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不增等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轻咳等表现。
2.年长儿: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呼吸道症状,还可能有长期低热、消瘦、乏力等全身表现。
四、诊断
(一)结核菌素试验
通过皮内注射结核菌素,观察局部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强阳性提示可能有活动性结核,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二)胸部X线检查
可发现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性质等,如可见肺部浸润影、结节状阴影等不同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初步诊断。
(三)痰液结核菌检查
查找痰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是确诊的重要依据,但小儿留取痰液较困难,可能需借助其他方法协助诊断。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用药需谨慎选择,并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六、特殊人群(小儿)注意事项
(一)隔离与防护
需进行呼吸道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防止疾病传播。家长及医护人员接触患儿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
(二)营养支持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患病期间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的饮食,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及免疫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三)定期复查
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进行胸部X线、肝肾功能等检查,监测肺部病变恢复情况及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