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诱因包括肛门腺感染致炎症蔓延形成瘘,直肠肛门外伤或医源性损伤可引发,结核杆菌、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特定疾病可影响,便秘使粪便干结损伤黏膜增感染几率,腹泻频繁刺激肛门易引发炎症,且青壮年男性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一、肛门腺感染
肛窦形似口袋,开口向上,粪便易积存其中,且易受损伤,细菌(如大肠杆菌等)易侵入肛窦引发肛腺炎。炎症向周围蔓延可形成肛周脓肿,脓肿自行破溃或经切开引流后,脓腔逐渐缩小,腔壁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瘘管,即肛瘘。此为肛瘘最常见的诱因,约占肛瘘发病原因的大部分。
二、直肠肛门损伤
1.外伤因素:外界暴力如异物刺伤、金属异物(如吞咽后滞留于直肠肛门部位)、骨骼等损伤直肠肛门,细菌可经损伤处侵入,引发感染,进而形成肛瘘。
2.医源性损伤:内痔注射时操作不当,药物注入过深或位置错误,可导致感染;直肠周围手术(如直肠癌手术、直肠息肉切除术等)后,若护理不当,也可能引发感染,从而形成肛瘘。
三、特定疾病影响
1.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杆菌可侵袭肛窦、肛腺导管,引发结核性炎症,炎症持续发展可形成肛瘘。此类肛瘘病程通常较长,病变相对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2.溃疡性结肠炎:炎症累及直肠及肛管时,反复的炎症刺激会破坏局部组织,增加肛瘘的发生风险。炎症长期存在导致肠黏膜及周围组织处于炎症状态,易引发感染及组织破坏,进而形成肛瘘。
3.克罗恩病:这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当病变累及肛门直肠时,易出现肛周病变,包括肛瘘。其肛瘘特点往往较为复杂,与克罗恩病本身的肠道炎症及免疫异常等因素相关,炎症蔓延可导致肛周组织感染、坏死,形成肛瘘。
四、生活方式因素
1.便秘:长期便秘使粪便干结,排便时易损伤肛管直肠黏膜,细菌易侵入损伤部位引发感染。粪便长时间堆积在肠道内,局部细菌滋生,增加了肛窦及肛腺感染的几率,进而可能发展为肛瘘。
2.腹泻:长期腹泻会频繁刺激肛门局部,使肛门周围组织处于充血、炎症状态,易引发炎症反应,增加肛瘘发生的可能性。肠道内的病菌随腹泻频繁排出,对肛门局部的刺激及感染风险升高。
五、年龄与性别差异
1.年龄: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男性多见。青壮年男性肛腺发达,分泌旺盛,肛腺感染的几率相对较高,且青壮年活动量较大,可能增加直肠肛门损伤及感染的机会。
2.性别: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生理结构(如肛腺分布特点等)及生活习惯(如社交活动、工作等因素导致的局部感染风险差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