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周围皮肤瘙痒局部因素有肛周湿疹、股癣、痔疮、蛲虫感染,全身因素包含糖尿病、肝胆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儿童蛲虫感染需注意个人卫生等,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保肛周清洁,肝胆疾病患者要治原发疾注意休息清洁。
一、局部因素导致的肛门周围皮肤瘙痒
1.肛周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肛门周围皮肤因长期受潮湿、摩擦等刺激易诱发。其病理机制涉及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炎症反应激活,临床表现为肛周皮肤红斑、丘疹、水疱,伴剧烈瘙痒,急性期可出现渗出,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肥厚、粗糙。
2.股癣:由皮肤癣菌感染所致,可通过直接接触(如与患者共用毛巾、衣物等)或间接接触(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真菌在肛门周围皮肤定植繁殖,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肛周环状或半环状红斑,边缘有丘疹、水疱,中央趋于消退,伴有瘙痒。
3.痔疮:尤其是外痔,痔核脱出可导致直肠分泌物渗出,持续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发炎症反应,出现瘙痒症状,同时常伴有便血、肛周肿物脱出等表现。
4.蛲虫感染:多见于儿童,夜间雌蛲虫爬出肛门在肛周产卵,刺激肛周皮肤神经末梢,引起剧烈瘙痒,尤以夜间为甚,可观察到肛周皮肤有抓痕、炎症等表现。
二、全身因素导致的肛门周围皮肤瘙痒
1.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真菌滋生,且高糖状态会改变皮肤渗透压,影响皮肤屏障功能,易引发皮肤感染及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肛门周围皮肤瘙痒,同时患者常伴有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等表现。
2.肝胆疾病:如胆汁淤积症,因胆汁排泄障碍导致胆盐沉积于皮肤,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可累及全身皮肤包括肛门周围,常伴有皮肤黄疸、右上腹不适等症状。
3.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致代谢亢进,机体产热增加、多汗,皮肤多汗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真菌,且多汗刺激皮肤神经可引发瘙痒,患者还可出现心悸、手抖、消瘦等表现。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注意事项
儿童:若为蛲虫感染导致的肛周瘙痒,需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避免搔抓肛周皮肤以防继发感染,建议穿封裆裤睡觉,晨起后及时清洗肛周,定期对衣物、被褥进行高温消毒。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及治疗方案,密切监测血糖,保持血糖稳定,注意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选择宽松、棉质的内裤,减少局部摩擦刺激。
肝胆疾病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肝胆疾病,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肝功能等指标,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肛周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清洗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