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前驱期有类似感冒的全身非特异症状及咬伤部位局部异常感觉,急性期有高度兴奋的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还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表现和精神神经症状,儿童表达受限需密切观察行为,孕妇要兼顾母婴安全,有动物咬伤史出现相关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
一、前驱期表现
1.1全身非特异症状
患者初期可出现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一般持续时间为2~4天,此阶段身体开始出现病毒感染后的基础反应。
1.2咬伤部位局部异常感觉
部分患者在被咬伤的部位及其附近会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等异常感觉,这是由于狂犬病病毒在咬伤部位周围的神经组织中繁殖,刺激周围神经所引起,是狂犬病早期较具特征性的局部表现之一。
二、急性期表现
2.1高度兴奋症状
2.1.1恐水怕风
恐水是狂犬病的典型症状,患者见到水、听到流水声甚至仅仅提及饮水都会引起严重的咽喉肌痉挛。怕风也是常见表现,微风、吹风等刺激均可诱发咽喉肌痉挛或全身抽搐发作。例如,患者可能在听到风声时就出现喉部发紧、呼吸急促等表现。
2.1.2发作性咽肌痉挛
会反复出现咽肌痉挛发作,每次发作时患者感到极度痛苦,同时可能伴有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2.2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表现
此阶段患者可出现多汗、流涎(口水不自觉流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这是因为病毒影响了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2.3精神神经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失常、定向力障碍、幻觉、谵妄等精神神经症状,但相对较少见。这些症状的出现与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有关,导致神经功能紊乱。
三、特殊人群表现差异及注意事项
3.1儿童
儿童感染狂犬病时早期症状与成人相似,但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行为变化,如出现不明原因的烦躁、哭闹、异常恐惧或对水、风等异常敏感等情况,应高度警惕狂犬病,因为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身体的异常感觉,容易延误诊断。
3.2孕妇
孕妇感染狂犬病时,需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关注症状变化。由于孕妇的生理状态特殊,其症状表现可能与非孕期有所不同,且在诊断和处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需要谨慎评估各项检查及可能的治疗措施对母婴的双重影响。
3.3有动物咬伤史人群
无论年龄性别,只要有明确的动物咬伤史,出现上述前驱期或急性期的相关症状,都应立即高度怀疑狂犬病,需尽快就医进行排查,因为动物咬伤是感染狂犬病病毒的主要途径,及时排查能尽早采取相应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