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主要为腺癌等,发病与遗传、生活方式、年龄相关,早期可能无特异症状中后期有排便改变等表现,诊断靠肠镜结合大便潜血试验等检查,治疗依分期等综合进行,早期手术中晚期综合治疗,特殊人群老年人需评估耐受性,遗传史人群定期筛查,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需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风险。
一、病理类型
主要病理类型为腺癌,此外还有黏液腺癌、未分化癌等少见类型。
二、发病相关因素
(一)遗传因素
若家族中有肠癌患者,亲属患肠癌的风险较普通人群增高,比如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由特定基因缺陷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二)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会使肠道内环境改变,增加肠癌发病风险;缺乏运动的人群,肠道蠕动减缓,也易诱发肠癌;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与肠癌发病存在关联。
(三)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肠道黏膜等组织发生病变的几率增加,肠癌发病风险随年龄递增,中老年人群是肠癌的高发群体。
三、临床表现
(一)早期表现
早期可能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部分人仅表现为大便习惯轻度改变,如排便次数略有增多或减少等。
(二)中晚期表现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排便习惯明显改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便血,多为暗红色血便,可伴有黏液;大便形状变细;腹部隐痛或胀痛;可触及腹部肿块;还会出现体重减轻、乏力等全身症状。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肠镜检查,通过肠镜可直接观察肠道内病变情况,并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这是明确肠癌诊断的金标准;此外,还可结合大便潜血试验、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癌胚抗原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MRI等)来辅助诊断。
五、治疗原则
根据肠癌的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采取综合治疗,早期肠癌以手术治疗为主,争取完整切除肿瘤;中晚期肠癌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目的是控制肿瘤进展、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在治疗时需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耐受性,选择相对温和且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密切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二)有家族遗传史人群
这类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镜等筛查项目,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干预,一般建议比家族中最早发病者的年龄提前10年左右开始进行筛查。
(三)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
需强调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脂、高蛋白食物摄取;增加运动量,保持健康体重等,以降低肠癌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