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会引发多种危害,一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肠道蠕动,打乱消化和运输,使年轻人腹泻与便秘交替,让老年人频繁出现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二是可能引发肠梗阻,较大或聚集的息肉阻塞肠腔,儿童和有腹部手术史者风险更高;三是会导致便血,程度不一,长期便血可致贫血,血液系统疾病或服抗凝药患者便血更难控制;四是有癌变风险,腺瘤性息肉尤甚,息肉大小、形态、病理类型等影响癌变几率,中老年人和有家族性结肠癌病史人群可能性较大,需定期做结肠镜检查。
一、肠道功能紊乱
结肠息肉会导致肠道功能出现紊乱。息肉占据结肠内空间,影响正常的肠道蠕动。肠道蠕动节律被打乱后,食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和运输就会受到阻碍。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比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本身肠道功能可能就处于亚健康状态,结肠息肉的出现会加重这种紊乱,导致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而对于老年人,他们的肠道功能本身就有所衰退,结肠息肉的影响会更加明显,可能频繁出现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肠梗阻
较大的结肠息肉或多个息肉聚集时,可能阻塞肠腔,引起肠梗阻。当肠道被阻塞后,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会导致肠道扩张、肠壁缺血等严重后果。儿童肠道较为狭窄,若患有结肠息肉,发生肠梗阻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不能及时准确地描述病情,家长需要格外关注孩子是否有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而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肠道可能存在粘连情况,结肠息肉的存在会进一步增加肠梗阻的发生几率。
三、便血
结肠息肉表面的黏膜容易破损出血,从而导致便血。便血的程度可轻可重,轻者可能仅在粪便表面有少量血丝,重者可能出现大量鲜血便。长期慢性便血会导致患者贫血,尤其是女性患者,本身在生理期就容易失血,结肠息肉导致的便血会加重贫血症状,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不适。对于本身就有血液系统疾病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结肠息肉引起的便血可能更难控制,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和及时治疗。
四、癌变风险
结肠息肉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尤其是腺瘤性息肉。随着时间的推移,息肉细胞可能发生异常增生和分化,逐渐发展为结肠癌。息肉的大小、形态、病理类型等因素与癌变风险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息肉越大、形态不规则、病理类型为绒毛状腺瘤的,癌变几率越高。中老年人患结肠息肉后,癌变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有家族性结肠癌病史的人群,其结肠息肉癌变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因此,这类人群需要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癌变的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