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疝气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中一岁以下婴幼儿小肠疝气有自愈可能,年长儿童或成人不适宜手术可戴疝带;手术有传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老人发现疝气应尽早手术,术后要注意休息、饮食、伤口护理,老人有基础病要先控制,术后加强护理。
一、非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一岁以下婴幼儿的小肠疝气,有可能随着身体发育自行愈合,可暂不手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婴幼儿腹肌可随生长逐渐强壮,有自愈的可能。
2.佩戴疝带:年长儿童或成人中,若因身体状况等暂不适宜手术,可佩戴疝带。疝带能起到一定的压迫作用,阻止疝内容物突出,但需注意正确佩戴,避免局部皮肤受压损伤,且要定期检查局部皮肤情况,关注疝内容物有无嵌顿等异常情况。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方式选择
传统疝修补术:是比较经典的手术方式,通过将疝缺损处缝合修补。但术后疼痛相对较明显,恢复时间可能稍长一些,不过对于一般情况较好的老人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用补片进行修补,具有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补片可以是人工合成材料等,能较好地填补疝环缺损,减少复发的风险,尤其适用于身体素质相对较好、疝复发风险较高的老人。
2.手术时机:一旦发现老人小肠疝气,若具备手术条件,应尽早手术。因为疝气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生嵌顿,导致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尤其是老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发生嵌顿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
3.术后注意事项
休息与活动:术后要注意休息,一般建议卧床休息数天,之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这些动作可能导致腹压升高,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引起疝复发。
饮食:术后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而增加腹压。例如可以多吃蔬菜、水果等,保证每天大便通畅,减少排便时的腹压增加。
伤口护理:要保持手术伤口清洁干燥,按照医生要求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三、特殊人群(老人)的综合考虑
老人往往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小肠疝气前,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例如高血压老人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平稳的范围内,一般建议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等,以降低手术风险;糖尿病老人要控制血糖,使血糖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增加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老人身体恢复相对较慢,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