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诊断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非手术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防治感染和中毒;手术指征为非手术无效、怀疑绞窄或影响生活质量,方式有粘连松解术等;预防需腹部手术操作注意保护及术后早期活动,积极治疗腹腔炎症。
一、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
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详细询问患者既往腹部手术、外伤、腹腔感染等病史,患者多有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典型症状,腹部查体可见肠型、蠕动波,听诊可闻及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腹部X线平片可见多个液气平面及胀气肠袢,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粘连性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
1.胃肠减压: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对于各年龄段患者均适用,儿童需注意选择合适规格的胃管,操作要轻柔。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对水、电解质紊乱的耐受能力较差,更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儿童则要根据体重计算补液量,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一般先补充等渗盐水,再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补充碱性溶液纠正酸中毒。
3.防治感染和中毒:应用抗生素防治肠道细菌感染,可选用针对肠道常见菌群的抗生素。对于有腹腔感染可能的患者,抗生素的选择要更具针对性。
三、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者;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者。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指征把握略有不同,儿童粘连性肠梗阻手术需谨慎评估,尽量保留肠管功能;老年人则要综合考虑其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
2.手术方式:常见的有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等。粘连松解术适用于粘连范围较局限的情况;肠切除吻合术适用于粘连紧密难以松解或已发生肠坏死的情况。手术操作中要尽量减少对肠管的损伤,保护肠管血运。
四、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
1.腹部手术操作:手术中应尽量减少肠管暴露时间,避免肠管长时间暴露在腹腔外;注意保护肠管,避免损伤,减少肠浆膜的暴露;仔细止血,防止腹腔内血肿形成;术后早期鼓励患者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减少肠粘连的发生。对于有腹腔感染病史或腹腔手术史的患者,术后预防粘连的措施应更加严格。
2.积极治疗腹腔炎症:及时有效的治疗腹腔炎症,如阑尾炎、盆腔炎等,可减少炎症导致的粘连。不同年龄段患者腹腔炎症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腹腔炎症可能症状不典型,需密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