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部分患者有非特异性症状或少数出现黄疸,慢性多数起病隐匿有乏力等非特异症状,其危害包括对肝脏可致纤维化癌变等且影响全身免疫、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有母婴传播风险及带来社会心理影响,特殊人群中孕妇需监测母婴传播及自身肝功,儿童要监测肝功等以关注病情变化。
一、丙肝的症状
(一)急性丙肝症状
部分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感染后会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通常较为隐匿且程度较轻,易被忽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表现,即皮肤和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这是因为丙肝病毒导致肝细胞损伤,影响胆红素代谢,使胆红素在体内积聚所致。
(二)慢性丙肝症状
多数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起病隐匿,可能长期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部分患者会有乏力感,体力和精力下降;右上腹可能有不适或隐痛;还可能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但这些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肝脏疾病或普通健康问题混淆。
二、丙肝的危害
(一)对肝脏的损害
丙肝病毒持续感染会引起肝脏持续的炎症坏死,逐步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研究表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感染后的20年内,发展为肝硬化的比例约为10%~15%,而肝硬化患者中每年约有1%~4%会进展为肝癌。肝脏长期受损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的代谢、合成、解毒等功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二)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1.免疫系统影响:丙肝病毒感染可引发免疫系统异常,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患者发生其他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2.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研究发现,丙肝患者患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等)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可能与丙肝病毒引发的慢性炎症状态有关。
3.母婴传播风险:孕妇感染丙肝时,有一定概率将病毒传给胎儿,影响下一代健康,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丙肝病毒,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及肝脏功能。
4.社会心理影响:丙肝属于传染性疾病,患者可能因疾病产生心理负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孕妇群体
孕妇感染丙肝时,需密切监测母婴传播风险,必要时可采取相应医学措施降低胎儿感染概率,同时要关注自身肝脏功能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对妊娠的影响,确保孕期健康管理。
儿童群体
儿童感染丙肝后,由于其肝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丙肝病毒对肝脏的损害可能更易影响儿童的肝脏功能及身体发育,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肝脏形态等指标,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同时,儿童感染丙肝后的病程进展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格外关注其病情变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