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内晶体物质异常聚集形成的固体块状物可发生于肾脏等部位成因涉及代谢异常局部因素生活方式分类含肾结石等症状因部位不同而异诊断靠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保守与手术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内晶体物质(如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异常聚集形成的固体块状物,可发生于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等部位。
二、成因
1.代谢异常:机体钙、草酸、尿酸等代谢紊乱,可致相关晶体物质在尿液中浓度异常,进而形成结石,例如高钙尿症会使尿液中钙含量升高,增加肾结石形成风险;2.局部因素:尿路存在梗阻(如输尿管狭窄等)、感染时,易促使晶体物质沉积,引发结石;3.生活方式:饮水过少使尿液浓缩,利于晶体物质析出;饮食中高嘌呤(如过多食用动物内脏等)、高草酸(如过多食用菠菜等)成分摄入过多,也会增加结石形成几率。
三、分类
1.肾结石:晶体物质在肾脏内聚集形成;2.输尿管结石:多由肾结石下移至输尿管所致;3.膀胱结石:可因肾脏或输尿管结石掉落至膀胱,或膀胱局部因素(如膀胱出口梗阻等)引发;4.尿道结石:较少见,可由膀胱结石排出过程中停留于尿道形成。
四、症状
1.肾结石:常出现腰腹部隐痛或剧烈绞痛,可伴随血尿,尿液中可见肉眼或镜下血尿;2.输尿管结石:突发肾绞痛,疼痛剧烈,可放射至下腹部、腹股沟等部位,常伴恶心、呕吐,也有血尿表现;3.膀胱结石:主要症状为排尿中断,改变体位后可继续排尿,还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五、诊断
1.影像学检查:超声可初步筛查,能发现泌尿系统内的结石回声;CT检查可清晰显示结石的位置、大小及周围组织情况;2.实验室检查:尿液分析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等,血液生化检查能评估机体钙、尿酸等代谢状况,辅助判断结石成因。
六、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适用于较小结石,通过多饮水增加尿量促进结石排出,部分情况可辅助使用药物帮助排石;2.手术治疗:对于较大或保守治疗无效的结石,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手术方式去除结石。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需关注喂养情况,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合理安排饮食,若发现结石应及时就医,谨慎选择治疗方式,避免不恰当治疗对儿童泌尿系统发育造成影响;2.孕妇:结石引起的疼痛等不适需谨慎评估治疗风险,优先考虑对胎儿影响较小的处理方式,如优先选择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的检查与保守治疗方法;3.老年人:要兼顾基础疾病,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治疗时需综合考量,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充分评估手术或保守治疗对其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