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病毒侵袭肝细胞引发免疫应答致肝脏炎症损伤;急性乙肝多数起病急有乏力等全身及消化道症状,黄疸型有皮肤巩膜黄染等,慢性乙肝病程超六月部分无症状或有乏力等不适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癌;通过血清学检测乙肝五项初步判断感染状态,HBsAg阳性提示感染,病毒学检测HBVDNA定量可评估病毒复制及传染性;通过疫苗接种及阻断不安全注射、母婴传播、安全性行为预防;孕妇阳性需监测病毒载量必要时抗病毒治疗新生儿规范接种,儿童感染需早期监测指标避免损肝药物定期随访,老年人感染需关注肝脏储备功能定期复查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注意药物影响。
一、定义与病因
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HBV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病毒进入人体后侵袭肝细胞,引发机体免疫应答,进而导致肝脏炎症损伤。
二、临床表现
(一)急性乙肝
多数患者起病较急,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等全身及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发热,黄疸型患者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如浓茶样。
(二)慢性乙肝
病程超过6个月者为慢性乙肝,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异常;也有患者表现为乏力、腹胀、肝区不适等,病情迁延不愈可能进展为肝硬化、肝癌。
三、诊断方法
(一)血清学检测
通过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检测初步判断感染状态,如HBsAg阳性提示HBV感染。
(二)病毒学检测
HBVDNA定量检测可评估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及传染性,是抗病毒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
四、预防措施
(一)疫苗接种
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者、乙肝患者家属等)也应接种,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HBV感染。
(二)阻断传播途径
避免不安全注射,杜绝母婴传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需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种乙肝疫苗),安全性行为可降低性传播风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孕妇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需在孕期监测病毒载量,必要时于妊娠中晚期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新生儿出生后按规范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二)儿童
儿童感染乙肝后需早期监测肝功能、HBVDNA等指标,避免使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定期随访评估病情。
(三)老年人
老年人感染乙肝时需关注肝脏储备功能,定期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等,综合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注意药物对肝脏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