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CT表现随病情发展阶段而异,早期常为双肺外带单发或多发磨玻璃影;进展期可出现实变影且范围扩大;重症时双肺广泛病变呈“白肺”表现且有肺间质改变;恢复期病灶逐渐吸收,不同年龄和有基础疾病患者表现有差异,CT是临床诊断评估病情的重要辅助手段
一、早期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在CT上常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磨玻璃影,好发于双肺外带,这与病毒侵袭肺部引起肺泡炎症、渗出等改变有关。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患者早期CT表现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也会出现磨玻璃影等类似改变;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基础疾病会影响肺部的基础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T表现的呈现。
二、进展期表现
1.实变影出现: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CT可出现肺实变影,表现为肺部密度增高影,病变区域肺组织的气体含量减少,实变区域可呈斑片状、大片状等。不同年龄人群在进展期的CT表现可能因身体的代偿能力等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儿童患者肺组织相对柔软,实变影的分布和形态可能与成人有别;老年患者由于肺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实变影可能会对其呼吸功能产生更明显的影响。
2.病变范围扩大:病变范围可从最初的局部逐渐扩大,累及更多肺叶。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如长期吸烟的患者,其肺部本身存在一定损伤,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情进展可能相对更快,CT上病变范围扩大可能更明显。
三、重症表现
1.双肺广泛病变:重症患者CT可见双肺广泛受累,呈现“白肺”表现,即双肺大部分区域被实变影占据,肺部通气功能严重受损。在特殊人群方面,孕妇感染后若发展为重症,CT表现的监测需要更加谨慎,因为要考虑到胎儿的影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重症时CT病变可能更为复杂,进展可能更迅速。
2.肺间质改变:部分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肺间质增厚等改变,这与病毒引发的肺部炎症波及间质有关。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肺间质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退行性变,感染新冠病毒后肺间质改变可能会加重其呼吸功能障碍,需要密切关注呼吸状况。
四、恢复期表现
1.病变吸收:在恢复期,CT上可见病灶逐渐吸收,磨玻璃影密度减低、范围缩小,实变影逐渐消散,肺组织的气体含量逐渐恢复。不同年龄患者的病变吸收速度可能不同,儿童患者通常恢复相对较快,而老年患者可能恢复时间较长;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恢复期需要关注基础疾病与肺部恢复的相互影响,比如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肺部在新冠病毒感染恢复后仍需注意肺功能的维护。
总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CT表现会随着病情的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在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中,CT检查是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