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患者真菌感染因肿瘤消耗、化疗放疗致免疫受损及病变致肠道黏膜屏障破坏等发生,常见念珠菌属(可致消化道等症状)、曲霉菌属(免疫抑制者易致肺部感染)感染,通过标本镜检、培养及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选氟康唑等对应抗真菌药并综合治疗,免疫抑制者需把控病房清洁等,老年者加强感染指标监测,女性者注意生殖道清洁等兼顾整体病情。
一、肠癌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机制
1.免疫功能受损:肠癌患者因肿瘤细胞消耗机体能量、化疗(如5-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及免疫细胞功能)、放疗(破坏局部免疫微环境)等因素,致使机体免疫防御能力下降,对真菌的识别、清除能力减弱,为真菌定植创造条件。2.肠道黏膜屏障破坏:肠癌病变使肠道正常结构受损,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肠道内正常菌群平衡失调,肠道内环境改变,利于真菌(如念珠菌等)过度增殖并侵袭周围组织。
二、肠癌患者常见真菌感染类型
1.念珠菌属感染:白色念珠菌是常见致病菌种,可累及肠道、口腔、呼吸道等部位。例如,肠道念珠菌感染可表现为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口腔念珠菌感染时可见口腔黏膜白色假膜样改变。2.曲霉菌属感染:在免疫严重抑制的肠癌患者中易发生,常经呼吸道侵入引发肺部曲霉菌感染,胸部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肺部结节、浸润影等特征性表现。
三、真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1.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镜检:采集粪便、痰液、血液等标本,通过显微镜观察是否存在真菌菌丝或孢子,初步判断真菌感染可能。例如,粪便涂片镜检发现假菌丝提示念珠菌感染可能。
真菌培养:对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可明确真菌种类,如分离出白色念珠菌等,并通过药敏试验确定敏感抗真菌药物。2.影像学检查:对于肺部真菌感染,胸部CT检查是重要手段,能发现肺部病变的部位、形态等,辅助诊断曲霉菌等肺部真菌感染。
四、真菌感染的治疗原则(仅提及药物名称)
针对不同真菌类型选用相应抗真菌药物,如念珠菌感染可选用氟康唑等,曲霉菌感染可选用伏立康唑等,但需依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同时注重改善肠癌患者免疫状态等综合治疗措施。
五、特殊人群(肠癌患者)注意事项
1.免疫抑制的肠癌患者:需严格把控病房环境清洁,保持空气流通,降低真菌感染接触风险;谨慎使用抗生素,避免因滥用致菌群失调引发真菌感染,用药时密切监测菌群变化。2.老年肠癌患者:因其机体功能衰退,更易受真菌感染影响,需加强感染相关指标监测,如定期检测体温、血常规等,一旦怀疑真菌感染及时开展相关检查及干预。3.女性肠癌患者:若涉及生殖道真菌感染,需注重会阴部清洁卫生,但避免过度清洁破坏局部菌群平衡,结合病情合理选择抗真菌处理方式,兼顾局部健康与整体肠癌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