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手术后需注重排便前后的相关护理,排便前要进行心理调节和温水坐浴来放松身心、促进肌肉松弛;排便时要选择合适姿势并配合腹式呼吸;排便后要用柔软湿纸巾或温水清洁肛门并观察伤口情况,不同人群可依自身特点灵活运用相关技巧及护理措施,以促进伤口恢复、减轻痛苦。
一、排便前准备
1.心理调节:肛瘘手术后患者可能因担心疼痛等问题而产生紧张情绪,紧张会导致肛门括约肌痉挛,不利于排便。应保持放松心态,可通过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焦虑,比如术前可练习深呼吸放松,术后也可继续采用,每次深呼吸持续5-10秒,重复多次,帮助身心放松,利于顺利排便。
2.温水坐浴:手术当天过后可适当进行温水坐浴,水温以37-40℃为宜,坐浴时间约15-20分钟。温水坐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减轻疼痛,同时使肛门周围肌肉松弛,为排便创造良好条件。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皮肤娇嫩,坐浴时需格外注意水温精准控制,可使用水温计测量,且坐浴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即可,避免烫伤。
二、排便时技巧
1.姿势选择:可采取坐位排便,坐在马桶上时身体微微前倾,膝关节屈曲呈90°左右,这样的姿势有利于肛门括约肌放松,便于粪便排出。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如老年肛瘘术后患者,可使用坐便椅,保持身体稳定的前倾姿势。儿童患者则需在家长协助下采取合适坐姿,确保舒适且利于排便。
2.呼吸配合:排便时进行腹式呼吸,深吸气时腹部隆起,深呼气时腹部收缩,通过呼吸调节来配合排便动作。例如,吸气持续3秒,然后缓慢呼气持续6秒,在呼气过程中逐渐增加腹压帮助排便,避免用力屏气,因为用力屏气会增加腹压,可能导致伤口疼痛加剧甚至出血,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肛瘘术后患者,尤其要避免用力排便,以防引发心血管意外。
三、排便后护理
1.清洁方式:排便后选择柔软的湿纸巾轻轻擦拭肛门,避免使用粗糙的卫生纸过度擦拭导致伤口损伤。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温水清洗肛门,水温同样控制在37-40℃,清洗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拍干,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干燥,减少感染风险。对于婴幼儿肛瘘术后排便护理,更要轻柔,选用适合婴幼儿的湿巾,并注意清洗后及时保持肛门干爽,可适当涂抹少量无刺激的护臀霜保护皮肤。
2.观察伤口:排便后仔细观察肛门伤口情况,查看是否有出血、渗液等异常。若发现伤口有较多出血或渗液异常增多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老年肛瘘术后患者由于身体恢复相对较慢,更要密切关注伤口变化,因为老年人体质较弱,伤口愈合能力相对差,任何异常都可能影响恢复进程。
总之,肛瘘手术后掌握正确的拉屎技巧对于促进伤口恢复、减轻痛苦至关重要,不同人群可根据自身特点灵活运用上述技巧,并注意各阶段的相关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