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术后生存期依国际TNM分期有差异,Ⅰ期5年生存率较高,Ⅱ期约70%-80%,Ⅲ期约30%-60%,Ⅳ期不足10%,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病理特征(高分化预后好、浸润浅及淋巴结转移少预后佳)、规范综合治疗很关键,患者自身状况中年轻及基础健康好者预后优,老年患者需重围手术期护理,合并基础疾病者术前要控基础病,女性患者需关注心理疏导。
一、结肠癌术后生存期的分期相关情况
依据国际抗癌联盟的TNM分期系统,Ⅰ期结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较高,一般可达90%左右;Ⅱ期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70%-80%;Ⅲ期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30%-60%;Ⅳ期结肠癌已发生远处转移,术后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通常不足10%,此数据源于大规模临床队列研究的统计结果。
二、影响结肠癌术后生存期的因素
(一)肿瘤病理特征
1.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肿瘤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较好;低分化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这由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差异决定,高分化肿瘤细胞形态与正常细胞更接近,增殖侵袭能力相对弱。
2.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深度越浅、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少,预后越好,因为浸润深度浅意味着肿瘤局限于肠壁内范围小,淋巴结转移少则肿瘤扩散风险低。
(二)治疗情况
规范的综合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包括手术、术后辅助化疗等,例如术后根据分期需进行辅助化疗的患者,因能进一步杀灭残留肿瘤细胞,生存期往往长于未规范行辅助治疗的患者。
(三)患者自身状况
1.年龄:年轻患者机体修复及耐受治疗能力相对较强,预后通常优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术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并发症风险较高。
2.基础健康状况:基础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能更好地耐受手术及后续治疗,预后相对较好;合并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在术前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术中术后加强监测管理,以保障手术安全及术后恢复,进而影响生存期。
三、特殊人群术后生存期的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需注重围手术期护理,加强营养支持,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恢复较慢,要密切监测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心肺功能不全等,积极预防及处理并发症以改善预后,原因是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对手术及术后应激的耐受能力下降。
(二)合并基础疾病患者
术前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使血糖、心功能等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术中术后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与管理,保障手术安全及术后恢复,从而影响生存期,因为基础疾病未良好控制会增加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进而影响预后。
(三)女性患者
术后需关注心理疏导,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由于心理状态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等功能,积极心态利于整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