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多样,包括腹腔内手术(如阑尾切除术,手术创伤等可致肠粘连)、腹腔内炎症(如急性阑尾炎等炎症渗出物形成粘连)、腹部外伤(受伤组织修复时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粘连)、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等肠道畸形增加粘连风险)以及其他因素(如腹腔内出血、异物残留引起粘连);针对小儿患者,因其身体器官发育不完善且无法准确表达不适,家长需密切观察症状,有高危因素的小儿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曾患该病的小儿康复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延误病情和复发。
一、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
1.腹腔内手术:小儿进行腹腔内手术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手术过程中,肠管暴露时间过长、手术创伤、腹腔内异物刺激、术后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肠粘连。例如阑尾切除术,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手术部位的炎症反应会促使纤维蛋白渗出,进而形成粘连束带,束缚肠管,影响肠内容物的正常通过,最终引发肠梗阻。
2.腹腔内炎症:腹腔内的感染性炎症,如急性阑尾炎、原发性腹膜炎等,会使腹腔内出现大量的炎性渗出物。这些渗出物中含有纤维蛋白原,在炎症过程中会逐渐形成纤维蛋白,沉积在肠管表面和腹腔内,造成肠管与肠管之间、肠管与腹膜之间的粘连。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炎症反应可能更为剧烈,粘连形成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
3.腹部外伤:小儿活泼好动,腹部容易受到外伤。腹部受到撞击、挤压等外伤后,肠管可能出现挫伤、血肿等损伤。受伤部位的组织在修复过程中会产生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导致肠粘连。如果损伤严重,粘连范围广泛,就可能引起肠梗阻。
4.先天性因素:部分小儿粘连性肠梗阻与先天性因素有关。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梅克尔憩室等先天性肠道畸形,可导致肠道解剖结构异常,增加肠粘连的风险。这些先天性病变可能在胎儿期就已经存在,出生后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粘连逐渐加重,最终引发肠梗阻。
5.其他因素:腹腔内的出血、异物残留等也可能引起肠粘连。例如,小儿在腹部手术后,如果腹腔内有少量出血,血液凝固后形成的血凝块在吸收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粘连。此外,腹腔内遗留纱布、棉球等异物,会引起机体的异物反应,促使粘连形成。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小儿患者,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面对粘连性肠梗阻时需要特别关注。由于小儿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的不适,家长要密切观察小儿的症状,如是否有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表现。在小儿出现疑似肠梗阻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对于有腹部手术史、先天性肠道畸形等高危因素的小儿,家长要更加注意其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肠道负担。如果小儿曾经发生过粘连性肠梗阻,在康复后也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复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