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息肉常见症状有便血,表现为便纸上带血、排便少量滴血且色鲜红,长期便秘或腹泻者风险高;肿物脱出,息肉大或蒂长时排便可脱出,初期可自行回纳,病情重需手推甚至无法回纳,久坐久站者风险增加;肠道刺激症状,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饮食不规律、常食辛辣者更严重;肛周不适,有肛门坠胀、瘙痒等,老年人群体感觉更明显,女性生理期可能加重,不注意肛周清洁者更易出现。
便血:这是较为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便纸上带血,或排便时少量滴血,血色鲜红。一般出血量较少,但若息肉较大且位置靠近肛门,可能出现较多量的便血。例如,有研究发现,部分肛门息肉患者因息肉表面黏膜破损,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出现便血情况,且便血颜色多为鲜红色,与粪便不混合,常单独表现。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便血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患者若出现肛门息肉便血,需及时就医排查,因为儿童自身表述可能不准确,易被忽视。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便秘或腹泻的人群,肠道黏膜受刺激,肛门息肉便血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不良的排便习惯会反复刺激息肉部位。
肿物脱出:当息肉较大或蒂较长时,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随着病情发展,可能需用手推回甚至无法回纳。例如,部分肛门息肉患者在排便过程中,息肉随粪便排出而脱出肛门,早期可能在便后自行回缩,而病情较重者则需用手辅助才能回纳。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需留意孩子排便后是否有肿物脱出肛门的情况,因为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的观察至关重要。生活方式中,久坐、久站等不良姿势可能影响肛周血液循环,导致肛门息肉脱出的风险增加,因为这些姿势会使肛周静脉回流不畅,息肉更容易脱出。
肠道刺激症状: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例如,息肉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紊乱,从而引起腹痛、腹泻。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肠道刺激症状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腹痛、腹泻后精神状态不佳,而成年患者可能更关注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性别差异在肠道刺激症状上无明显特异性表现。生活方式方面,饮食不规律、经常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群,肠道受刺激更明显,肛门息肉的肠道刺激症状可能更严重,因为辛辣食物会直接刺激肠道黏膜,加重息肉对肠道的刺激。
肛周不适:患者可感觉肛门坠胀、瘙痒等。例如,息肉存在可导致肛门局部感觉异常,出现坠胀感,同时由于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瘙痒。对于老年人群体,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肛周不适的感觉可能更明显,且瘙痒可能因搔抓等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女性在生理期时,由于局部生理环境变化,肛周瘙痒等不适可能会加重,因为生理期局部潮湿等因素利于细菌滋生,刺激肛门息肉部位。生活方式中,不注意肛周清洁卫生的人群,肛周不适症状更易出现,因为污垢残留会进一步刺激肛门息肉及肛周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