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治疗分非手术与手术阶段,非手术为主适用于Ⅰ、Ⅱ期,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水分、养成定时短时间排便习惯、温水坐浴,配合药物辅助;手术适用于Ⅲ、Ⅳ期,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和外剥内扎术,老年人手术前需评估全身状况、术后加强监护,儿童一般优先非手术,必要手术选影响小术式且注重术后创面护理。
一、非手术治疗为主的阶段(适用于Ⅰ、Ⅱ期内痔)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干预: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食用芹菜、西兰花、苹果等蔬果,保证每日足够水分摄取以软化粪便,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肛管直肠的刺激,维持肠道正常蠕动及粪便性状,从而减轻内痔受粪便摩擦等刺激的风险。例如,每日饮水量建议维持在1500-2000ml,膳食纤维摄入量成人可控制在25-30g/日。对于老年人,因胃肠功能相对减弱,更需精准把控饮食结构,确保膳食纤维及水分摄入充足;儿童则在家长协助下合理安排饮食,避免因挑食等导致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引发排便问题进而加重内痔。
排便习惯管理: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内,避免久蹲厕所,久坐后应适当起身活动,以促进肛管直肠部位血液循环,降低内痔充血肿胀的几率。老年人因机体机能衰退,更需规律且合理安排排便时间,儿童需在监护人引导下形成良好排便习惯,防止因排便时间过长等不良习惯诱发或加重内痔。
局部清洁与坐浴:可每日进行温水坐浴,水温控制在40-45℃,每次坐浴15-20分钟,通过温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内痔水肿、疼痛等症状。坐浴时需注意儿童坐浴时家长应密切看护,避免烫伤,且水温不宜过高。
2.药物辅助治疗
可使用局部外用药物,如具有消肿、止痛、止血作用的痔疮膏或痔疮栓等,通过局部作用于内痔部位缓解相关症状,但儿童应谨慎选用刺激性弱、经临床验证安全的药物制剂。
二、手术治疗阶段(适用于Ⅲ、Ⅳ期内痔)
1.手术方式选择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适用于Ⅲ、Ⅳ期内痔或混合痔,通过环形切除直肠下端部分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达到悬吊内痔、减轻脱垂的效果,具有创伤相对较小、恢复较快等特点。
外剥内扎术:传统术式,适用于较大的内痔或混合痔,将外痔部分剥离,内痔部分结扎,阻断痔核血液供应使其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特殊人群手术注意事项
老年人:手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全身状况,确保手术耐受性。术后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伤口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因老年人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需注重术后营养支持及康复护理。
儿童:一般优先采用非手术治疗,若必须手术则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最小的术式,术后需加强创面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密切观察排便及创面愈合情况,避免因手术创伤对儿童未来生理及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