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有多种表现,包括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或交替出现,老年人、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及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者易受影响)、大便性状改变(如变细、便血等,儿童、有肠道息肉病史者需重视)、腹痛(隐痛、胀痛等,位置与肿瘤所在肠道部位有关,女性特殊生理时期需综合判断,长期精神紧张可加重)、腹部肿块(质地硬、形状不规则、伴压痛,肥胖者摸肿块困难,儿童少见但腹部肿块是重要表现)、全身症状(消瘦、乏力、贫血等,老年人易加重需加强营养支持)。
一、排便习惯改变
表现:肠癌患者可能出现排便次数的改变,比如原本排便规律的人,突然出现便秘或者腹泻,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从年龄角度看,老年人本身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受肠癌影响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肠道蠕动可能减慢,也容易引发排便习惯异常。例如有研究发现,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的人群,肠道环境改变,更易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肠癌表现。
二、大便性状改变
表现:大便的形状、颜色等会发生变化。肠癌患者的大便可能变细,这是因为肿瘤在肠道内生长,占据了部分空间,使得大便通过时受到挤压。大便颜色也可能异常,如出现便血,可为鲜红色、暗红色或柏油样黑便。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肠道相对娇嫩,大便性状改变更需引起重视,若发现大便带血且持续不缓解,要高度警惕肠癌可能。在病史方面,有肠道息肉病史的人群,发生肠癌时大便性状改变的概率相对更高,需要定期进行肠镜等检查监测。
三、腹痛
表现:肠癌患者可能出现腹部隐痛、胀痛等不同程度的腹痛。疼痛位置多与肿瘤所在肠道部位有关,比如右半结肠癌患者多表现为右下腹隐痛,左半结肠癌患者则可能出现左下腹疼痛。从性别角度看,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腹痛表现不同,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若出现腹痛需结合妊娠等情况综合判断是否为肠癌相关表现。生活方式中,长期精神紧张可能会加重腹痛的不适感,因为精神因素会影响肠道的神经调节。
四、腹部肿块
表现:部分肠癌患者可在腹部摸到肿块,一般质地较硬,形状不规则,可能伴有压痛。对于肥胖人群,腹部脂肪较多,摸到肿块相对困难,需要更仔细的触诊和借助影像学检查来辅助判断。儿童肠癌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腹部肿块可能是重要的表现之一,由于儿童配合度低,检查时需要医护人员更有耐心和技巧。
五、全身症状
表现: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贫血等。消瘦是因为肿瘤生长消耗机体能量,患者进食减少等多种因素导致体重逐渐下降。乏力是由于肿瘤引起的慢性消耗、贫血等原因,使患者感觉全身没有力气。贫血则是因为肿瘤侵犯肠道血管导致慢性失血等原因,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等贫血相关表现。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加重的情况,需要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