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检查包含血常规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多减少、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变化有诊断参考价值且不同人群有不同考量,病原学检查里血培养是确诊关键第1-2周阳性率高,骨髓培养阳性率更高适合已用抗生素血培养阴性者,粪便培养第3-4周阳性率较高,尿培养早期常阴性后期有提示;血清学肥达反应检测抗体凝集效价达一定值有意义但特异性不高需结合临床,其他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可能升高评估病情活动但老年人需鉴别基础病影响。
一、血常规检查
伤寒患者血常规通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多减少,一般在(3-5)×10/L之间,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0.05×10/L或消失具有一定诊断参考价值,该指标可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及感染对骨髓造血功能等的影响,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嗜酸性粒细胞变化可能更敏感,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影响,白细胞计数变化需结合整体健康状况综合判断。
二、病原学检查
1.血培养:是确诊伤寒的关键依据,病程第1-2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90%,通过无菌操作采集血液进行细菌培养,若培养出伤寒沙门菌则可明确诊断,不同年龄人群采血时需注意无菌操作规范,儿童采血要轻柔避免过度惊吓,老年人采血要考虑血管情况防止损伤。
2.骨髓培养:阳性率比血培养更高,可达90%以上,尤其适合已用抗生素治疗血培养阴性者,因为骨髓中巨噬细胞丰富,伤寒沙门菌容易在其中繁殖,采集骨髓标本时要严格遵循操作流程,不同人群骨髓穿刺的注意事项不同,儿童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并安抚情绪,老年人要评估凝血功能等情况。
3.粪便培养:病程第3-4周阳性率较高,约为70%,通过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伤寒沙门菌来辅助诊断,但要注意粪便采集的时间和规范,避免污染影响结果判断。
4.尿培养:早期常为阴性,病程3-4周阳性率约25%,检测尿液中是否有伤寒沙门菌,其阳性结果对诊断有一定提示,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三、血清学检查(肥达反应)
肥达反应即伤寒血清凝集试验,检测血清中抗伤寒杆菌O(菌体)抗体和H(鞭毛)抗体的凝集效价,O抗体的凝集效价≥1:80,H抗体的凝集效价≥1:160时有诊断意义,但要注意其特异性不高,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比如既往接种过伤寒疫苗、其他发热性疾病等都可能影响结果,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该检查结果的解读需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特点,抗体产生情况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谨慎分析结果。
四、其他炎症指标检查
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伤寒患者CRP可能升高,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通过检测血清中CRP水平来辅助评估病情活动情况,不同人群CRP升高的意义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异,老年人合并其他慢性炎症性疾病时,CRP升高的原因需进一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