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结节分良性与恶性及对应特点,发病与激素水平失衡、不良生活方式、遗传相关,临床表现多无症状或伴乳房疼痛等,检查有超声、钼靶等,治疗良性小结节定期随访、增大或疑恶性手术,恶性综合治疗;子宫肌瘤由子宫平滑肌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分部位,发病与雌激素、遗传等有关,临床表现因部位等而异,检查靠超声等,治疗分情况,特殊人群育龄期需关注激素变化定期体检,妊娠期密切监测肌瘤对妊娠影响,更年期乳腺结节警惕恶性、子宫肌瘤无症状可随绝经后萎缩观察且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减少雌激素风险因素暴露。
一、乳腺结节
1.定义与分类:乳腺结节是乳腺组织内异常团块,分良性与恶性。良性常见纤维腺瘤(青年女性多发,单发、边界清、活动度好)、乳腺囊性增生病等;恶性以乳腺癌为主(中老年女性好发,边界不清、质地硬)。
2.发病因素:激素水平失衡是关键,雌激素相对过高可致乳腺增生形成结节,长期精神压力大、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内分泌,增加发病风险,遗传因素也参与,如乳腺癌家族史者患病风险高。
3.临床表现:多无症状,体检或自查发现肿块,部分伴乳房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恶性结节晚期可现乳头凹陷、橘皮样皮肤改变等。
4.检查诊断:乳腺超声为初筛手段,可显示结节形态边界;乳腺钼靶适用于40岁以上人群,助查微小钙化灶;病理活检是确诊金标准,通过穿刺或手术取组织病理分析。
5.治疗原则:良性小结节无症状者定期随访,增大或疑恶性需手术切除;恶性结节依分期行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方案。
二、子宫肌瘤
1.定义与分类:由子宫平滑肌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按生长部位分肌壁间肌瘤(最常见)、浆膜下肌瘤(向浆膜面生长)、黏膜下肌瘤(向宫腔内生长)。
2.发病因素:雌激素水平异常为关键,妊娠、外源性雌激素摄入促肌瘤生长,遗传易感性参与,家族史者患病几率高,干细胞功能异常参与发生发展。
3.临床表现:症状与肌瘤部位、大小、生长速度相关,黏膜下肌瘤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肌壁间肌瘤较大可触及腹部包块;浆膜下肌瘤压迫周围组织可现尿频、便秘等,部分无症状仅体检发现。
4.检查诊断:超声是主要诊断方法,可判肌瘤大小、数目、位置;MRI对特殊部位肌瘤诊断更精确;诊断性刮宫助诊黏膜下肌瘤。
5.治疗原则:无症状且肌瘤小者定期复查,有症状者依年龄、生育需求选治疗,药物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缩小肌瘤体积,手术分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等,综合评估后选择。
特殊人群提示
育龄期女性:需关注激素变化对乳腺结节与子宫肌瘤的影响,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异常。
妊娠期女性:发现子宫肌瘤要密切监测肌瘤大小及对妊娠的影响,产后留意激素水平恢复。
更年期女性:乳腺结节需警惕恶性可能,子宫肌瘤无症状者可随绝经后肌瘤萎缩观察,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减少雌激素相关风险因素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