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如排便周期紊乱、便秘腹泻交替、便血、粪便变细等;腹痛,右半结肠癌多为右下腹隐痛,左半结肠癌多为左下腹阵痛或胀痛;腹部肿块,右半结肠癌肿块可推动、表面不光滑,左半结肠癌肿块位置固定、质地硬;肠梗阻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加剧、停止排气排便等;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贫血等,对于有相关症状变化的人群需警惕肠癌并及时检查。
一、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
多数肠癌患者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原本规律的排便周期变得紊乱,可能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的情况。这是因为肿瘤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便功能。从粪便性状来看,可能会出现便血,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血便,这是由于肿瘤组织破溃出血所致;也可能粪便变细,这是肿瘤导致肠腔狭窄引起的。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80%的肠癌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对于年龄较大、有长期不良排便习惯且近期出现明显变化的人群,需要高度警惕肠癌的可能。
二、腹痛
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症状,多为隐痛、胀痛等。疼痛部位通常与肿瘤所在部位有关,如右半结肠癌常表现为右下腹隐痛,左半结肠癌则多为左下腹阵痛或胀痛。腹痛的发生机制主要是肿瘤生长导致肠道梗阻、肠管痉挛或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等。一般来说,早期腹痛症状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腹痛会逐渐加重且持续时间延长。对于有慢性腹痛病史,尤其是腹痛性质、频率、程度发生变化的人群,需进一步排查肠癌。
三、腹部肿块
当肠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可能在腹部摸到肿块。右半结肠癌的肿块多可推动,表面不太光滑;左半结肠癌的肿块则位置相对固定,质地较硬。腹部肿块的出现是因为肿瘤逐渐增大,在局部形成可触及的占位性病变。但腹部能摸到肿块并不一定就是肠癌,还可能有其他肠道疾病等情况,所以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对于能自行摸到腹部肿块且伴有上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
四、肠梗阻症状
随着肠癌病情的进展,肿瘤增大可能引起肠梗阻,表现为腹胀、腹痛加剧、停止排气排便等。这是由于肿瘤导致肠腔狭窄甚至完全堵塞,使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肠梗阻是肠癌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于老年患者等群体,本身肠道功能相对较弱,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肠梗阻,更要警惕肠癌的可能,需及时通过影像学等检查明确病因。
五、全身症状
肠癌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贫血等。消瘦是因为肿瘤消耗机体能量,患者食欲下降等因素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及消耗增加;乏力是由于肿瘤代谢产物影响机体正常代谢,以及贫血等原因引起;贫血则是因为肿瘤慢性失血等原因导致。例如,长期慢性失血会使患者血红蛋白降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等贫血表现。对于有不明原因消瘦、乏力、贫血且经一般检查未明确病因的人群,要考虑到肠癌的可能性,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