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进行详细全身检查包括生命体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排除禁忌证,超声检查明确胎儿等情况及孕周指征,外阴阴道术前消毒;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需无菌操作下经腹B超定位注射药物,注入后观察宫缩等,胎盘胎膜娩出后检查处理并促宫缩;水囊引产需宫缩间歇期轻柔将水囊放于子宫壁与胎膜间注水,放囊后约小时取囊观察宫缩等,产后检查胎盘胎膜等并进行术后护理及关注不同孕妇恢复情况。
一、术前评估与准备
1.一般检查:需进行详细的全身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评估孕妇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传染病筛查(如乙肝、梅毒、艾滋病等)、心电图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以排除手术禁忌证。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孕妇身体耐受能力不同,年轻孕妇身体机能相对较好,但仍需依据自身具体情况评估;有基础病史(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孕妇,要重点评估病史对手术的影响,例如心脏病孕妇需评估心功能分级等。
2.超声检查:通过B超明确胎儿大小、胎位、胎盘位置等情况,确定孕周符合孕中期人工流产的指征(妊娠14-28周),同时排查子宫畸形等异常情况。
3.外阴阴道准备:手术前进行外阴、阴道消毒,保持局部清洁,减少术后感染风险。
二、引产操作过程(以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为例)
1.药物注射: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经腹部B超定位,将依沙吖啶注射液注入羊膜腔内。操作时需避开重要脏器,确保药物准确注入羊膜腔,此过程需遵循无菌原则,防止感染。
2.引产发动:注入药物后,一般经过1-3天左右孕妇会出现宫缩,宫缩逐渐加强,宫颈口开始扩张,随着产程进展,胎儿、胎盘逐渐排出。在此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孕妇宫缩频率、强度、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等)及胎心变化,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
3.胎盘胎膜娩出后处理:胎儿胎盘娩出后,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若有残留需进行清宫术以清除残留组织。同时检查子宫收缩情况,给予促进子宫收缩的相应处理,如使用缩宫素等(仅提及药物名称),并继续观察阴道出血情况,一般阴道出血应逐渐减少。
三、水囊引产操作过程
1.水囊放置:在宫缩间歇期,经宫颈将水囊放置于子宫壁与胎膜之间,然后通过导管向水囊内注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一般注入300-500ml左右),之后扎紧导管末端。放置水囊时要轻柔操作,避免损伤宫颈等部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
2.引产发动:放置水囊后约24小时取出水囊,多数孕妇随后会发动宫缩,进入分娩过程。期间需密切监测孕妇宫缩是否协调、胎心是否正常等情况,若宫缩过强或胎心异常等需及时干预。
3.产后处理:胎儿胎盘娩出后同样需检查胎盘胎膜完整性,处理子宫收缩情况,进行外阴清洁等术后护理,关注孕妇术后身体恢复,对于年龄较小孕妇需加强营养支持以促进恢复,有基础病史孕妇需更密切监测相关指标,预防术后并发症,如高血压病史孕妇需监测血压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