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周围皮肤瘙痒有局部因素包括肛周湿疹(内外因素致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表现多样且瘙痒剧烈)、股癣(皮肤癣菌感染致环状红斑等伴瘙痒)、蛲虫感染(儿童多见,夜间爬出产卵致剧痒);全身因素有糖尿病(血糖高易致皮肤感染及神经刺激瘙痒)、肝胆疾病(胆汁淤积致胆盐刺激皮肤瘙痒伴相关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代谢亢进多汗及神经异常致瘙痒);不同人群中儿童需警惕蛲虫感染并养成卫生习惯,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保持肛周清洁干燥,老年人注意肛周保湿并积极治疗基础病。
一、局部因素导致的肛门周围皮肤瘙痒
1.肛周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可能与过敏、局部潮湿、摩擦等有关。临床表现为肛门周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急性期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伴有剧烈且持久的瘙痒,尤其在夜间或安静时瘙痒感加剧。
2.股癣:由皮肤癣菌感染所致,常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好发于腹股沟、会阴、肛周等部位,典型表现为环状或半环状红斑,边缘有丘疹、鳞屑,边界清楚,病变部位皮肤瘙痒明显,搔抓后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等。
3.寄生虫感染:常见于蛲虫感染,多见于儿童。蛲虫在夜间爬出肛门产卵,刺激肛周皮肤引起剧烈瘙痒,尤其以夜间睡眠时更为显著,可观察到肛周皮肤有搔抓痕迹,部分患儿可在肛周发现白色细小线虫。
二、全身因素导致的肛门周围皮肤瘙痒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皮肤含糖量增加,利于真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容易引发皮肤感染,其中肛周皮肤易受影响出现瘙痒症状。此外,高血糖状态下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也可能导致瘙痒感。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是缓解肛周瘙痒的重要基础措施。
2.肝胆疾病:如胆汁淤积症,由于胆汁淤积使血液中胆盐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可引起全身皮肤瘙痒,肛周皮肤也会受累。患者常伴有黄疸、乏力等其他肝胆疾病相关症状。
3.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代谢亢进,机体产热增加,皮肤温度升高、多汗,汗液刺激肛周皮肤可引发瘙痒。同时,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影响神经功能,导致感觉异常性瘙痒。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出现肛门周围皮肤瘙痒需警惕蛲虫感染,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肛周情况,夜间可检查肛周是否有蛲虫爬出。日常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内裤等,以减少蛲虫感染风险。
2.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要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搔抓肛周皮肤以防破损继发感染。定期监测血糖,遵循糖尿病治疗方案维持血糖稳定。
3.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多存在干燥问题,肛周皮肤也不例外,干燥的皮肤易引发瘙痒。应注意保持肛周皮肤湿润,可适当使用温和的保湿霜,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清洗肛周。同时,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如肝胆疾病、甲状腺疾病等,需积极治疗原发病以缓解肛周瘙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