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龟头炎由感染因素(如细菌、真菌、滴虫等病原体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局部外伤、刺激、过敏等)引发,临床表现为包皮龟头局部红肿疼痛瘙痒伴分泌物增多等,诊断靠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治疗感染性的分细菌性、真菌性、滴虫性分别用对应药物,非感染性需避免刺激等,预防要保持局部清洁、包皮过长者可手术、注意性生活卫生,儿童需家长帮清洁,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老年人需温和护理及时就医。
一、定义与病因
包皮龟头炎是指包皮内板与阴茎头的炎症,可由感染因素(如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滴虫等病原体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局部外伤、刺激、过敏等)引发。感染因素中,细菌性感染多因不注意局部清洁导致细菌滋生;真菌性感染常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等;滴虫感染多通过性接触传播。非感染因素如局部摩擦、使用刺激性清洁剂等也可诱发炎症。
二、临床表现
患者常表现为包皮和龟头局部红肿、疼痛、瘙痒,可伴有分泌物增多,分泌物性质因病因不同而异,细菌性感染多为脓性分泌物,真菌性感染常为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滴虫感染可见分泌物呈稀薄脓性、黄绿色。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溃疡、糜烂等表现。
三、诊断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如不洁性行为史、局部刺激史等)、体格检查观察局部体征,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分泌物涂片镜检、真菌培养等)明确病因。分泌物涂片镜检可发现病原体,有助于区分细菌性、真菌性或滴虫性感染。
四、治疗原则
(一)感染性包皮龟头炎
1.细菌性感染: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具体药物需根据病原体药敏结果选择),但需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2.真菌性感染:选用抗真菌药物,如局部外用抗真菌药膏等。
3.滴虫性感染:常用甲硝唑等药物治疗,性伴侣需同时检查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二)非感染性包皮龟头炎
避免局部刺激,如停用刺激性清洁剂,穿着宽松棉质内裤,减少摩擦。过敏因素导致者可使用抗过敏药物。
五、预防措施
1.保持局部清洁卫生,每日用温水清洗包皮和龟头,清洗时应翻开包皮彻底清洁,避免污垢积聚。
2.有包皮过长或包茎者,可在炎症控制后考虑行包皮环切术,减少炎症复发风险。
3.注意性生活卫生,性伴侣有生殖道感染时应避免无保护性行为。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包皮龟头炎多与局部卫生不良有关,家长应帮助儿童定期清洗外阴,保持清洁。若反复发生炎症,需考虑是否存在包茎问题,必要时就医评估是否需手术干预,避免因炎症影响生殖器发育。
(二)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易并发感染,需积极控制血糖,同时加强局部清洁护理,若发生包皮龟头炎应及时就医,在控制血糖基础上规范治疗感染,防止炎症加重引发更严重并发症。
(三)老年人
老年人皮肤相对脆弱,局部血液循环可能较差,发生包皮龟头炎时需更注重局部清洁和温和护理,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预防炎症迁延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