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多的原因包括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中黏膜下肌瘤使内膜面积增大等、子宫内膜异位症干扰调节致月经异常、子宫内膜息肉致面积增大及影响收缩;内分泌失调有排卵障碍致内膜过度增生、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轴功能;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影响凝血、肝脏疾病致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医源性因素包含宫内节育器刺激及药物影响凝血等。
一、器质性病变相关原因
1.子宫肌瘤:是引起月经量多的常见器质性因素。子宫肌瘤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黏膜下肌瘤,其中黏膜下肌瘤对月经影响较为明显,其会使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并影响子宫收缩,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增多,进而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表现,多见于育龄期女性。
2.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可出现在子宫肌层、卵巢等部位,会干扰正常的月经调节机制,影响子宫的收缩功能及局部的凝血机制,从而导致月经量增多,常伴有痛经、不孕等表现,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
3.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局部过度生长形成息肉,会增加子宫内膜的面积,使得月经时脱落的内膜组织增多,同时息肉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月经量增多且经期延长,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生,但多见于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女性。
二、内分泌失调相关原因
1.排卵障碍:常见于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女性。当出现无排卵情况时,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拮抗,会过度增生,月经来潮时脱落的内膜面积增大,导致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存在排卵障碍,进而引起月经紊乱、月经量多。
2.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激素参与调节机体代谢,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代谢亢进,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月经紊乱,出现月经量增多;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代谢减慢,也可能影响激素分泌平衡,引起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量多,这类情况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尤其以育龄期女性相对多见。
三、全身性疾病相关原因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该病会使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影响凝血功能,导致机体止血困难,在月经来潮时,子宫出血不易止住,从而出现月经量增多的情况,可见于各年龄段人群,女性患者较为常见。
2.肝脏疾病: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场所,当发生肝脏病变时,如肝硬化等,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进而引起月经量增多,此类情况多见于有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
四、医源性因素相关原因
1.宫内节育器:部分女性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可能会出现月经量增多的副反应,一般在放置后的前几个月较为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节育器刺激子宫内膜,引起局部前列腺素释放增加,导致子宫收缩增强、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育龄期有避孕需求且放置节育器的女性易出现该情况。
2.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凝剂(如华法林等),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月经量增多,此类情况需关注患者的用药史,尤其对于正在长期服用可能影响凝血药物的人群要考虑药物对月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