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前列腺炎由细菌经尿道逆行感染引发常见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等,分急性与慢性,急性起病急有高热寒战及尿路刺激等症状,慢性病程迁延有反复尿路刺激等症状,诊断靠病史采集、直肠指检及实验室检查,治疗急性用敏感抗生素等,慢性按药敏选药并配合物理治疗,老年患者用抗生素需注意不良反应等,儿童罕见需警惕并遵儿科用药原则。
一、定义
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前列腺炎症性疾病,病原体通过尿道逆行侵入前列腺组织,导致前列腺出现炎症反应。
二、病因
主要是细菌经尿道逆行感染前列腺,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诱发感染,如长期憋尿、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可增加细菌侵入前列腺的风险。
三、分类
(一)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多为单一细菌感染所致,起病急骤,常表现为突发高热、寒战,伴有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及耻骨上区疼痛等,严重时可出现排尿困难或急性尿潴留。
(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病程迁延,多由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未彻底治愈转化而来,也可初始即为慢性过程,主要症状有反复出现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后或便后尿道可有白色分泌物溢出,部分患者可伴有会阴部、下腹隐痛等不适。
四、临床表现
(一)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除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外,局部以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及会阴部、耻骨上区疼痛为主,严重时影响排尿,可出现排尿困难甚至急性尿潴留。
(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反复出现尿路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且症状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伴有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精神神经症状(如焦虑、抑郁等)。
五、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伴随表现等,了解是否有尿道感染史、近期是否有不洁性行为等。
(二)体格检查
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肿胀、压痛明显,温度升高,质地可不均匀。
(三)实验室检查
前列腺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每高倍视野白细胞数>10个,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
六、治疗原则
(一)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需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常用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同时需卧床休息、多饮水,以促进炎症消退。
(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根据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疗程相对较长,同时可配合物理治疗(如前列腺按摩、热疗等)改善症状,治疗期间需注意避免久坐、酗酒、食用辛辣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使用抗生素时需注意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等,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同时需关注排尿情况,若出现排尿困难等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儿童
儿童发生细菌性前列腺炎较为罕见,若儿童出现尿频、尿痛等类似症状,需高度警惕,及时就医排查,避免延误病情,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