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养的狗咬了有得狂犬病的可能,家养犬也存在感染风险,感染风险与犬只疫苗接种情况和咬伤严重程度有关,被咬伤后要立即处理伤口并尽快就医,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需依具体情况规范处理及接种疫苗等以降低感染狂犬病风险。
一、家养犬感染狂犬病的可能性
家养犬也存在感染狂犬病的可能。尽管是家养犬,若其未接种过狂犬病疫苗,且接触了患有狂犬病的动物或处于狂犬病流行环境中,就有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显示,全球约50%-60%的人间狂犬病病例是由家养犬传播的。
二、感染狂犬病的风险评估
1.犬只疫苗接种情况
如果家养犬按照规定全程接种了狂犬病疫苗,那么被其咬伤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相对较低。因为疫苗接种可使犬只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有效抵御狂犬病病毒的侵袭,从而大大降低了将病毒传播给人的概率。
若犬只未接种狂犬病疫苗,被其咬伤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则明显升高。此时需要高度重视,需采取紧急的预防措施。
2.咬伤的严重程度
被狗咬伤后,伤口的深浅、面积大小等会影响感染风险。如果是浅表的轻微咬伤,感染狂犬病病毒的风险相对较小;但如果是深咬伤,伤口较深且可能有较多的组织损伤,病毒更容易侵入人体,感染风险会显著增加。
三、被咬伤后的处理措施
1.伤口处理
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这样可以尽量清除伤口表面的病毒。冲洗时要注意彻底清洗伤口的各个部位,包括伤口内部。
2.尽快就医
被家养犬咬伤后,无论犬只疫苗接种情况如何,都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评估感染风险,并决定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以及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一般来说,若犬只疫苗接种情况不明或未按规定接种,通常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若犬只已规范接种狂犬病疫苗,则需根据伤口情况等决定后续的疫苗接种方案。
四、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被家养犬咬伤后更需谨慎处理。由于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弱,被咬伤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在处理伤口和后续就医过程中,要更加安抚儿童情绪,确保伤口处理规范,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狂犬病疫苗等的接种。因为儿童感染狂犬病后病情发展可能相对较快,所以及时、规范的处理至关重要。
2.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免疫系统功能可能不如年轻人。被家养犬咬伤后,感染狂犬病后的恢复可能相对较慢。在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自身的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慢性疾病等,以便医生制定更合适的诊疗方案。同时,要密切关注伤口情况和自身身体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复诊。
3.有基础疾病人群
本身患有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被家养犬咬伤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可能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伤口愈合可能较慢,且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需要更加严格地处理伤口,并密切观察伤口及身体状况,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狂犬病相关的预防接种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