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尿道感染是由病原体侵入尿道引发的感染性疾病,病因有病原体感染、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免疫力低下;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典型症状及发热寒战等伴随症状;诊断通过症状评估和实验室检查;非药物干预治疗原则是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刺激;预防需注重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适度锻炼;特殊人群中老年男性要加强局部清洁等,糖尿病男性需严格控血糖,儿童男性发生需及时就医遵儿科原则。
一、定义
男性尿道感染是由病原体侵入尿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包括细菌(如大肠埃希菌等)、支原体、衣原体等,可累及尿道黏膜及周围组织。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外界病原体经尿道侵入,如不注意个人卫生时,大肠杆菌等细菌易通过尿道口进入尿道引发感染;性传播疾病中,支原体、衣原体等也可导致尿道感染。2.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如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等情况,会影响尿液正常排出,增加病原体滞留繁殖的机会,从而诱发尿道感染。3.免疫力低下:年老体弱、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男性,机体抵抗力下降,更易遭受病原体侵袭引发尿道感染。
三、症状
1.典型症状:表现为尿频(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急(有尿意时难以控制需立即排尿)、尿痛(排尿时尿道部位疼痛),部分患者尿道有烧灼感,尿道口可能出现红肿、有分泌物等情况。2.伴随症状:病情较重时可能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若合并前列腺炎等情况,还可能出现会阴部胀痛等表现。
四、诊断
1.症状评估:医生依据患者尿频、尿急、尿痛等典型临床表现初步判断。2.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可见白细胞、细菌等异常;尿培养可明确病原体种类及药敏情况,有助于针对性选择治疗方案。
五、非药物干预为主的治疗原则
1.增加水分摄入:多饮水多排尿,通过尿液冲刷尿道,减少病原体在尿道内停留时间,有助于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2.保持局部清洁:daily用清水清洗尿道口周围,保持局部卫生,避免病原体滋生。3.避免刺激: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尿道的刺激,利于病情恢复。
六、预防措施
1.注重个人卫生:daily清洗会阴部,勤换内裤,保持尿道及周围清洁干燥。2.避免不洁性行为:规范性行为,减少性传播病原体感染的风险。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患有糖尿病、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基础疾病的男性,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尿道感染的发生风险。4.适度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自身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男性:老年男性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应加强尿道局部清洁,定期观察尿道情况,若出现排尿异常等表现需及时就医。2.糖尿病男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并发尿道感染,需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血糖,密切关注尿道感染相关症状,一旦出现及时处理。3.儿童男性:儿童尿道感染相对少见,若发生需及时就医,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自行滥用药物,以保障儿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