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拉肚子不一定是肠癌,但肠癌可能有此表现。非肠癌致经常拉肚子的常见原因有肠道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肠道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乳糖不耐受)、其他系统疾病影响(甲状腺功能亢进);肠癌致腹泻有大便习惯改变、形状改变、伴便血等特点及相关症状,有可疑症状且高危人群需行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等筛查,有相关报警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一、非肠癌导致经常拉肚子的常见原因
1.肠道感染
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肠道后,会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腹泻。例如,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后,很容易发生细菌感染性腹泻,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一般通过粪便检查等可发现相应的致病菌。
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肠道也会引发腹泻,尤其在儿童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儿童感染轮状病毒后常出现较为明显的腹泻症状,可能伴有呕吐、发热等表现。
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蛔虫等感染肠道,也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这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或有不良卫生习惯的人群中更易发生。
2.肠道功能紊乱
肠易激综合征:多见于中青年人群,与精神因素、饮食等密切相关。比如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的人,或者食用了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食物等)后,容易出现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等情况,腹泻一般不伴有脓血便等严重症状。
乳糖不耐受:在一些人群中,由于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正常消化乳糖,食用含乳糖的食物后就会出现腹泻等症状,这种情况在不同年龄都可能存在,尤其在亚洲人群中较为常见,一些儿童可能从婴儿期就表现出对含乳糖食物不耐受而出现腹泻。
3.其他系统疾病影响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新陈代谢,影响肠道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加快,出现腹泻症状。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女性相对更易患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除了腹泻还常伴有多汗、心慌、消瘦等表现。
二、肠癌导致经常拉肚子的特点及相关情况
1.肠癌导致腹泻的特点
肠癌引起的腹泻可能伴有一些其他表现,如大便习惯改变,可能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大便形状改变,可出现大便变细,还可能伴有便血,多为暗红色血便,或者大便中混有黏液等。
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腹痛、腹部肿块、消瘦、乏力等症状。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年轻人患肠癌的比例也有上升趋势。
2.肠癌的相关筛查
对于有经常拉肚子等可疑症状的人群,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肠癌家族史、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患有肠道慢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的人群,需要进行相关筛查。常见的筛查方法有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等。粪便隐血试验可以初步检测大便中是否有出血情况,而结肠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肠道内的情况,发现肠道内的病变,如息肉、肿瘤等,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总之,经常拉肚子不一定是肠癌,但如果经常出现拉肚子且伴有上述肠癌可能的相关报警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