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和肺癌的CT区别
肺结核与肺癌在病灶形态、密度特点、强化特征及伴随征象上存在差异。肺结核病灶形态多样、演变慢,密度不均、强化不明显,常伴卫星灶等;肺癌多呈不规则结节/肿块、形态变化快,密度不均、强化明显,常伴淋巴结肿大等转移征象,免疫力低下等人群易患肺结核,长期吸烟等人群易患肺癌
一、病灶形态
肺结核:病灶形态多样,可呈斑片状、结节状、球形、条索状等。斑片状病灶边界多不清,常分布于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等部位;结节状病灶大小不一,部分可伴有卫星灶;球形病灶直径一般多在3cm以内,边缘较清楚,周围可有纤维条索影等。不同形态病灶可同时存在,演变相对较慢,在抗结核治疗后病灶可逐渐吸收好转。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与生活方式关系上,如免疫力低下人群(包括HIV感染、糖尿病患者等)更易患肺结核,有结核接触史者风险增加。
肺癌:多呈结节状、肿块状,形态多不规则,有分叶、毛刺、切迹等表现,肿块边缘常毛糙,直径多大于3cm者相对常见,中央型肺癌可伴有支气管截断征等,周围型肺癌可出现胸膜凹陷征等。其形态变化相对较快,短时间内可明显增大。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长期吸烟人群(每日吸烟量较大、吸烟年限较长)、有肺癌家族史人群等风险较高。
二、密度特点
肺结核:病灶密度不均,可含有钙化灶,呈高密度影,也可有空洞形成,空洞内多为薄壁,内壁较光滑,周围常有卫星灶环绕,密度可因病灶内成分不同而有差异,如干酪样坏死灶密度相对稍低。不同性质病灶密度表现有特点,在免疫力正常人群中形成的病灶密度特点与免疫力低下人群有一定区别,但总体以多种密度成分混合存在为常见表现。
肺癌:肿块密度多不均匀,可含有钙化,但钙化多为偏心性、细小钙化,多见空洞形成,多为厚壁空洞,内壁凹凸不平,可见结节状突起。其密度特点与肿瘤内部成分有关,如肿瘤坏死、出血等情况会导致密度不均。
三、强化特征
肺结核:一般强化不明显,若为活动性病灶,可呈轻中度强化,强化多较均匀;干酪样坏死灶强化不明显。强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增强CT上表现为病灶强化幅度低于周围正常肺组织的程度较明显。不同类型肺结核强化表现有差异,如结核球强化多为周边环形强化等。
肺癌:多呈明显强化,强化程度较高,且强化多不均匀,可出现坏死区无强化。增强扫描时肿块强化幅度明显高于周围肺组织,通过强化特征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等,富血供的肺癌强化更明显。
四、伴随征象
肺结核:常伴有同侧或对侧肺野的卫星灶、纤维条索影,纵隔淋巴结可呈钙化性淋巴结改变,钙化多为蛋壳样钙化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肺结核可能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更明显等表现;老年肺结核可能合并有肺气肿等基础疾病相关征象。
肺癌:常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多为融合性肿大,形态多不规则,可伴有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多为血性,还可出现肋骨破坏、胸膜转移等远处转移相关征象。不同性别肺癌患者伴随征象可能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如吸烟男性肺癌伴随胸腔积液等征象可能更易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