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飞沫传播是含病毒飞沫在近距离内被吸入感染,需避免密集通风差场所并戴符合要求口罩;接触传播包括直接和间接,要勤洗手、不摸黏膜、定期消毒物品;气溶胶传播是特定环境微小颗粒长时间悬浮传播,特殊人群和长时间密闭密集环境需关注,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及特定高风险环境严格空气消毒
一、飞沫传播
1.具体阐述: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会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这些飞沫直径较大,一般在1至5微米左右,可在近距离内(通常认为是1米以内)直接被他人吸入而导致感染。例如,在密闭且人员密集的空间中,如拥挤的电梯内,感染者产生的飞沫会在空气中短时间悬浮,周围人吸入后就有被感染风险。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可能在人群密集场所活动,更容易因飞沫传播而感染;老年人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感染后病情可能更易加重,所以更需避免处于飞沫传播风险较高的环境。
2.衍生需求对于如何减少飞沫传播风险,应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在公共场合应佩戴符合防护要求的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或N95/KN95口罩等,以有效阻挡飞沫的吸入。
二、接触传播
1.具体阐述: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是指与感染者直接的身体接触,如握手等;间接接触是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再接触自己的口、鼻、眼等黏膜部位而感染。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表面,病毒可以存活一定时间,例如在塑料、不锈钢等光滑表面,病毒能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可能会触摸各种物体表面后不注意洗手就接触自身黏膜,感染风险较高;老年人如果行动不便,接触被污染物品后可能不能及时清洁手部,也需格外注意。在生活方式方面,经常外出的人群接触外界物品的机会多,感染接触传播的风险相对较高。
2.衍生需求为降低接触传播风险,应注意勤洗手,使用肥皂或含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洗手,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对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定期进行消毒,如用含氯消毒剂等进行擦拭消毒。
三、气溶胶传播
1.具体阐述:在某些特定环境中,如医疗机构的某些操作过程中或通风不良且人员密集的长时间密闭环境中,病毒可能会形成气溶胶传播。气溶胶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直径通常小于5微米,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并远距离传播。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有报道称在一些密闭的高层建筑中,不同楼层的感染者之间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人群,本身呼吸道防御功能较弱,更容易受气溶胶传播影响;长时间处于密闭且人员密集环境中的人群,包括办公室工作人员、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乘客等,都需关注气溶胶传播风险。
2.衍生需求为防范气溶胶传播,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可通过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等方式,降低室内空气中病毒气溶胶的浓度;在一些特定高风险环境中,如医疗机构的隔离病房等,需采取更严格的空气消毒措施,如使用空气净化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