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肠癌,应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红肉及加工肉类摄入、保持适度运动、适龄进行肠癌筛查、戒烟限酒、管理肠道菌群及及时治疗肠道疾病,如45岁以上人群应开始肠癌筛查,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保证膳食纤维摄入,控制红肉及加工肉类,戒烟限酒,调节肠道菌群并及时治疗肠道疾病等。
一、健康饮食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例如,蔬菜中,每100克西兰花含膳食纤维约1.6克,胡萝卜含膳食纤维约2.8克等;水果里,苹果带皮吃每100克含膳食纤维约2.4克,香蕉含膳食纤维约2.6克等;全谷物如燕麦,每100克含膳食纤维约10.6克。应保证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
2.控制红肉及加工肉类摄入:过多摄入红肉(如牛肉、猪肉等)和加工肉类(如香肠、火腿等)可能增加肠癌风险。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食用这类食物会使肠道内环境改变,增加致癌物质产生的几率。建议每周红肉摄入量不超过500克,尽量避免食用加工肉类。
二、规律运动
1.保持适度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一般保持在每小时4~6公里,能有效降低肠癌风险。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帮助维持健康体重。体重过重会增加肠道负担,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体质指数BMI在18.5~23.9之间),BMI计算公式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三、定期筛查
1.适龄进行肠癌筛查:一般45岁以上人群应开始进行肠癌筛查。常见的筛查方法有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等。粪便隐血试验可初步检测肠道是否有出血情况,若结果阳性需进一步检查。结肠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发现息肉等病变可及时处理,是较为准确的筛查手段。不同年龄、有家族肠癌病史等特殊人群筛查起始年龄和频率可能有所不同,如有家族史,可能需要提前到40岁甚至更早就开始筛查,且频率可能增加。
四、戒烟限酒
1.戒烟:吸烟会增加肠癌的发病风险,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肠道细胞,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吸烟者应积极戒烟,减少对身体的危害。
2.限酒:过量饮酒也与肠癌发生相关,酒精会刺激肠道黏膜,长期大量饮酒可能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男性每周饮酒量应不超过140克酒精(相当于50度白酒不超过50毫升,或啤酒不超过1000毫升),女性应减半。
五、关注肠道健康
1.管理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对肠道健康至关重要,可通过摄入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来调节,如酸奶,每100克含有一定数量的有益活菌。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益生菌制剂,但需注意不同人群适用情况不同,比如儿童肠道菌群处于发育阶段,使用需谨慎评估。
2.及时治疗肠道疾病:如患有肠炎、肠息肉等肠道疾病时,要积极配合治疗,因为长期的肠道慢性炎症等刺激可能诱发肠癌。例如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是肠癌的癌前病变,一旦发现应尽早切除。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本身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患肠道疾病后更要及时规范治疗,避免病情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