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晚期是否能做手术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评估,包括肿瘤局部情况(局限未广泛侵犯周围重要脏器等有切除可能)、患者全身状况(心肺、肝肾功能等能耐受手术则可能手术),有姑息性手术(肿瘤无法完全切除但有肠梗阻等情况可解除梗阻改善生活质量)和根治性手术(少数局限且全身状况允许时可行),还有特殊人群如老年、年轻患者及有基础病史患者的不同考虑,老年患者需更谨慎评估各器官功能等,年轻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有基础病史患者需控制基础病后再评估。
1.手术可行性的评估要点
肿瘤局部情况:若结肠癌晚期肿瘤局限,未广泛侵犯周围重要脏器、血管等,有切除可能。例如部分患者虽为晚期,但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不严重,仍有手术切除的机会。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来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若肿瘤未固定且无远处广泛转移导致的局部侵犯无法切除的情况,具备手术基础。
患者全身状况:要考虑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整体状况。如果患者全身状况较好,能够耐受手术创伤,那么手术可能是一种选择。例如,患者心肺功能正常,肝肾功能无严重障碍,能够承受手术带来的机体应激。但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衰、呼衰、肝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则手术风险极大,可能不适合手术。
2.手术的不同情况及意义
姑息性手术:若结肠癌晚期肿瘤无法完全切除,但存在肠梗阻等情况,可考虑行姑息性手术解除梗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如肿瘤导致肠道严重狭窄,引起肠梗阻,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此时行姑息性肠造口术等,可缓解肠梗阻症状,让患者能够正常排泄,提高生活舒适度。
根治性手术(若可行):少数结肠癌晚期患者经过评估后仍可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虽然是晚期,但肿瘤局限且患者全身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完整切除肿瘤有助于控制肿瘤进展,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3.特殊人群的考虑
老年患者:老年结肠癌晚期患者手术需更加谨慎评估。要充分考虑其各器官功能衰退的情况。例如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可能下降,对手术的耐受性更差,需要更细致地评估手术风险。在评估时除了常规的心肺功能检查外,还需关注其营养状况,因为老年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这会影响术后恢复,需要在术前适当调整营养状况,改善患者体质以提高手术耐受性。
年轻患者:年轻结肠癌晚期患者相对来说全身状况可能相对较好,但也不能忽视个体差异。要全面评估肿瘤情况和全身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同时,年轻患者术后恢复的期望较高,需要在手术方式选择等方面尽量考虑对患者未来生活质量的影响,比如在肠道重建等方面选择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消化吸收和生活质量维持的方式。
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史的结肠癌晚期患者,需将基础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后再评估手术。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将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等,以降低手术风险。高血压患者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等相对稳定水平,这样可以减少手术中因血压波动带来的风险。